轉(zhuǎn)眼之間,劉德華已經(jīng)迎來了從藝三十周年,從當初青澀少年到而今天王巨星,已屆知天命的他,伴著我們走過了青春的歲月,看盡了港片的風雨,展現(xiàn)了記憶的縮影。
安穩(wěn)大過天
——“虎度門是粵劇中出場的臺口,演員一踏出,就要忘我,投入角色,一定要挨到結(jié)束,不得中途退場,真像我們的人生是不是? ”
□謝正宜
天哪,劉德華居然已經(jīng)從藝三十年了。
記得很久以前,號稱永遠二十五歲的不老校長譚詠麟接受采訪時候,不小心失言:“記得二十年前我在酒吧駐唱的時候……”然后馬上改口:“呃,我五歲就出道了。 ”
原來,時光是如此輕易流逝的東西,正如小時候作文里常用的開篇詞:“歲月如梭,白駒過隙……”
而我自己,連實習加正式工作,在這個崗位上也已經(jīng)將近十年,不知道該是紀念,還是祭奠。
一直很迷古早港片,其中包括蕭芳芳主演的 《虎度門》——虎度門是粵劇中出場的臺口,演員一踏出,就要忘我,投入角色,一定要挨到結(jié)束,不得中途退場,真像我們的人生是不是?看著主角冷劍心對著鏡子,揉紅、畫眉、勾眼、敷粉、吊眉、貼片、裹扎、插戴,多么希望我們的人生都是一出華彩的折子戲,只揀最完美最重要的來演。虎度門的出將入將,都是傷情過后皆大歡喜的云板與鑼鼓。
說回劉德華,一直不明白為什么這樣一個僅僅限于“不過不失”而已的藝人,竟然能夠如此在娛樂圈長青不衰,沒有梅艷芳的冷冽醇香,沒有張國榮的驚才絕艷,甚至也沒有沒心沒肺譚校長的樂天歡悅,比之任何一個藝人,劉德華都可以有其弱勢彰顯,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因為敬業(yè),因為勤奮,因為雖不偏科拔尖,卻有綜合素質(zhì)八十五分以上的好成績,居然,就占足了一哥地位,占了那么多年。
正如愛情,可以燃燒,或可長久,但兩者不可并存。
劉德華已經(jīng)把他的藝術(shù)人生過成了八十集國產(chǎn)電視劇,未必集集精彩,但看得多了,總歸臉熟,細細品味,又發(fā)現(xiàn),還真有一絲很容易被忽略的甘甜。
這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不必太過鋒芒畢露,難得平凡,正如我們蕓蕓眾生,安穩(wěn)大過天。
百年老字號
——“與星爺?shù)臒o厘頭式搞笑、發(fā)哥的風流倜儻不同,華仔早期作品中的一貫?岜葞浐徒巧砩贤赋龅挠鈫渭儯瑯幼屓穗y以割舍。 ”
□軒召強
出門旅游,總喜歡去逛些當?shù)氐睦献痔,不僅僅是對其產(chǎn)品質(zhì)量放心,更因在這些充滿歷史印痕的百年老店招牌面前,總能體味到時光的味道。而挑選偶像,同樣遵循這一習慣,對那些留存為自己成長記憶的明星,總有著特殊的偏好——比如星爺、比如華仔,尤其后者,這位已在娛樂圈打拼了30年的鐵人式明星,早已豎起了一面足夠當下新星們頂禮膜拜的金字招牌。
上中學時,正值追星心態(tài)日趨膨脹的年紀,與如今青少年瘋狂燒錢狂追明星完全不同,當時與偶像明星零距離親近的念頭連想都不敢想,最常見的無非就在本子上或鉛筆盒里貼上張明星大頭照聊以慰藉,頂多就是攢夠零錢去泡錄像廳,把那些基本上無望在內(nèi)地大銀幕上亮相的明星作品看了一遍又一遍。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正是港臺明星在內(nèi)地引發(fā)新一輪追星狂潮之時,星爺、華仔、發(fā)哥們的作品充斥各地大小錄像廳,對娛樂圈后知后覺者如我,便在這一大潮中被動地完成了第一次偶像崇拜體驗。期間做過最夸張的事莫過于高考前夜,和另一位癡迷華仔的同學翻墻逃票進錄像廳看《天若有情》,幸運的是沒被查出來,不幸的是同學翻墻時把腳扭傷,害我硬是背他走了兩里多地回到學校。讓我心服口服的是,同學居然強忍疼痛從頭看到尾,沒表露出半點辛苦,而他的腳腕已然腫成了大象腿。
與星爺?shù)臒o厘頭式搞笑、發(fā)哥的風流倜儻不同,華仔早期作品中的一貫耍酷比帥和角色身上透出的英氣單純,同樣讓人難以割舍。近些年,在星爺江郎才盡、發(fā)哥淘金不順的情形下,華仔卻風頭不減,依然保持高產(chǎn)量,作品也日趨“高端”、大片頻出,并在進軍幕后高人之路上頗有斬獲。不過期間也曾遭遇瘋狂粉絲楊麗娟事件以及隱婚風波,讓華仔的金字招牌多少蒙上一些灰塵。但反觀當下香港新一代娛樂生力軍,即便在天王老去、巨星缺席的今天,能舉起華仔接班人大旗的選項少得實在讓人窘迫。如若華仔能把自己的金字招牌再度擦亮,打造成真正的百年老店,對年輕人自然鞭策有加,對華語星界更是一大幸事。
港娛活化石
——“如果放眼整個香港,如同劉德華,再也找不出第二個。敬業(yè)也好,十全十美也罷,劉德華就是一部精良的儀器,在大多時候分秒不差。 ”
□韓壘
劉德華的意義,絕對不止是一個年屆五旬的藝人,他更是香港娛樂圈鼎盛時期的縮影,甚至因了他,港娛變得不再有活力。
劉德華式的成功,就算放在商界,也堪稱典范。年輕時從TVB藝員培訓班出道,在港劇 《獵鷹》中嶄露頭角,此為積累期。這一時期是劉德華修煉內(nèi)功、醞釀起飛的階段,隨著在港劇上一天天積累觀眾緣,事業(yè)上已經(jīng)小有成就的他碰上了香港流行樂壇最好的時代。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一代打下了港樂的廣闊江山,正當他們要停下來歇歇腳的時候,電臺有意力捧新偶像,四大天王這個幾乎無人不曉的稱號一下子幫助劉德華成為可以號令天下的巨星,如同一家成立數(shù)年的網(wǎng)絡(luò)公司搭上科技革新的順風船,迅速成了馬云或者張朝陽。進入新千年,劉德華開始越來越多地向大片靠攏,沒有了港式電影的粗制濫造,一部部大導演、大投入的制作雖然沒能幫他換來太多的口碑,甚至直到今年才去成了威尼斯,但劉德華卻憑此完成了事業(yè)上的轉(zhuǎn)型,有如大公司進入了 “永續(xù)經(jīng)營”的軌道。
“朱麗倩事件”對于劉德華來說,不過就像馬云碰上了雅虎,有麻煩,但絕對不償命。在經(jīng)歷了短暫的低潮后,劉德華在今年迎來了踏入演藝圈三十周年的紀念,并以一張翻唱專輯高調(diào)回顧港樂之經(jīng)典,大多數(shù)人都相信華仔能偶像一輩子。
如果放眼整個香港,如同劉德華,再也找不出第二個。敬業(yè)也好,十全十美也罷,劉德華就是一部精良的儀器,在大多時候分秒不差。而當這種精準感成為標準,成為造星機器的流水線準則,甚至成為受眾喜惡藝人的價值判斷時,很難說這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我們只是知道,香港一直在努力尋找下一個劉德華,但且不論如今的年輕人已不能再適應(yīng)一塵不染的生活方式和 “拼命三郎”的工作方式,單就藝術(shù)和娛樂本身,只有多元化才能激活全局,劉德華從來不應(yīng)該成為標準。
某些時候,我們或許應(yīng)該感謝偷了陳冠希電腦里照片的那個維修人員,不是因為他,香港不會擁有一個 “如此不完美”的偶像。陳冠希的存在,是對劉德華式舊秩序的挑戰(zhàn),而眼下,陳冠希顯然是香港最有希望的那個。
雙料影帝
——“華仔于香港電影乃至娛樂圈的意義,即便當下就給他頒發(fā)一個終生成就獎也不會招惹太多異議。”
□李佳杰
初識華仔的印象有些模糊了,大概是通過那首 《忘情水》吧。在娛樂生活匱乏的年代里,天王的迷信色彩蒙蔽了世人的理智,于是我和眾人一樣被動地接受了他是完美無缺的洗腦。多年的娛記工作,雖和華仔有過幾次面對面的采訪,但對此人的感覺依舊是空洞、蒼白的。如果說一定要談?wù)剛人看法,下意識里蹦出了 “雙料影帝”這個很時髦的詞匯。
何謂雙料?其一,華仔于香港電影乃至娛樂圈的意義,即便當下就給他頒發(fā)一個終生成就獎也不會招惹太多異議。至尊的稱謂并不為過。其二,誰能像華仔這般褲袋里揣著一張結(jié)婚證,還如此鎮(zhèn)定地在鏡頭里拍胸脯發(fā)誓,倘若哪一天我真結(jié)婚了,一定會告訴你們。更不提那些上通告時脫口而出、猶如浮云的場面話。在華仔的意識里,早已經(jīng)沒有了謊言這個詞匯。如此淡定之氣場,非影帝之內(nèi)功可修成。
想來第一次訪問華仔,是在電影《童夢奇緣》的發(fā)布會現(xiàn)場。由于華仔在片中需化老年妝,有一定的毀容風險,華仔也曾公開表示已為自己的這張臉買下了巨額保險。未料影片上映之時,華仔又玩起了 “變臉”,將投保一說推脫得干干凈凈,反倒指責起媒體杜撰捏造,一出一進,為影片成功創(chuàng)造了兩次宣傳賣點。后來聽說華仔拜彭登懷為師學 “變臉”,鬧出了不小的動靜,可見華仔的聰明就在于他總是做自己擅長的事。
不敢自稱資歷豐富,但顯然也不是吃素的。與明星面對面,哪些是場面話哪些是真心話,是能區(qū)分一二的。唯獨提到華仔,娛記皆搖頭,雖其表現(xiàn)得百般誠懇,卻從不經(jīng)肺腑。只能感嘆明星當?shù)竭@份上也就到頭了。
話說到此,又擔憂起我的境遇。望華仔的粉絲和東亞娛樂視我為浮云,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