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錯,婚姻離不開柴米油鹽,但倘若一個女人的能力只限于照應這些家務瑣事的話,那不如直接找保姆。何況,對保姆還能說一不二,想換就換呢。兩性的需求,絕不是衣食無虞那般簡單。
當然,現代社會給了女人更多的選擇和機會,也讓她們在婚姻關系中由弱變強,掌握“棄之如敝屣”的主動權。有趣的倒是一點,男版的“陳世美”通常遭人唾罵,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女版的“陳世美”多半能被人理解。是對男強女弱社會的一種平衡么?
所以,“小三”通常指的是女人,打擊“小三”捍衛(wèi)婚姻的,也多半是女人。只是,譴責與捍衛(wèi)往往只在道德層面,缺少技術含量。如果在與“小三”的PK中一敗涂地,或多或少該從個人能力上尋找原因——我們是讓婚姻停留在原處,還是和它一起成長;我們是在最初的起點等待愛人回歸,還是和他一起跑向終點?不是所有人,都能跑完婚姻這場馬拉松賽,這不僅僅需要體力,更需要智慧、勇氣和學習。與愛人和婚姻一起成長,實在是一種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