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場婚禮能讓一對新人變成“負翁”?對于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而言,這并不罕見。28歲的小汪目前在成都一家事業(yè)單位工作。兩個月前,他和相戀4年的女友在成都一家大酒店舉行了婚禮。昂貴的賬單讓他直呼“壓力山大”。

一場婚禮變“負翁”
一場婚禮能讓一對新人變成“負翁”?對于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而言,這并不罕見。28歲的小汪目前在成都一家事業(yè)單位工作。兩個月前,他和相戀4年的女友在成都一家大酒店舉行了婚禮。昂貴的賬單讓他直呼“壓力山大”。
“太貴了!”小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反復提到這句話。他說,婚宴花了5.5萬元,請婚慶公司花了1.4萬元,光這兩項就接近7萬元,再加上其他雜項開支,總花費將近10萬元,這幾乎是一對新人一年的收入,差點兒就向父母伸手了。
“我真不是有意要鋪張浪費。”小汪說,在當?shù),這個價格的婚禮只能算是中等檔次。畢竟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再加上多方因素影響,他感覺很難再節(jié)省了。而且在當今社會,人脈關系是寶貴的資源和財富,許多親朋好友也不能不邀請。
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與小汪情況類似的年輕人并不在少數(shù),且許多人都是剛卸下學費的擔子,又背起婚禮的包袱。小李不久前剛研究生畢業(yè),學費已花了不少錢。為了不再給家里增加負擔,近年來他一直省吃儉用,沒想到一場婚禮差點兒就讓自己成了“負翁”。為了不再當“房奴”,之前考慮的近兩年買房的事只能往后推了。
按照傳統(tǒng)習俗,舉辦婚禮能夠收回一定的禮金,但多名新人告訴記者,現(xiàn)在禮金大多入不敷出,另外這些禮金也基本上是要還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