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本期導演:心語
10月26日21點25分北京爺們吳秀波做客北京電視臺《光榮綻放》欄目,欄目組精心準備了三種道具酒、書、鹵煮,通過這三種道具讓我們解讀了一個絕對真實的吳秀波。首先我要感謝吳秀波的影迷——波蜜。她們積極、熱情、反映迅速。用了“她們”而不是“他們”是因為波蜜女性居多,用吳秀波的話說就算有一兩個男的還是誰誰誰的老公。
我們節(jié)目的錄制是在中秋節(jié)的前一天,當節(jié)目散場后我看到秋風瑟瑟中與每一位影迷合影的吳秀波,看到久久還不肯離開的波蜜,心中有一點甜一點澀。許多人都是從外地趕來的,許多人要在中秋節(jié)的晚上才能回到家中。當我穿過過街天橋,抱著回家過節(jié)的心情往家趕的時候我理解了作為影迷的那一份情感。也堅定了對這期節(jié)目的信心,這就是吳秀波。
吳秀波在我眼里是個很不羈的人,通常演員接受電話采訪都會比較配合。他電話里笑呵呵的跟我“耍無賴”,所有問題都被:“這個問題好,留著留著現場咱們再聊。”我的不堅持導致了我的任務失敗,導致我對這期節(jié)目極度缺乏信心。初見吳秀波是在錄像的前一天,在臺里600平米的演播室里。他穿了一件白襯衫講話必笑。同事一見他,說他的笑容太帥了。真見到吳秀波是在一樓的化妝間門口,吳老師有點靦腆,有點羞澀,個不高特瘦,很注重禮節(jié)。當問到錄《光榮綻放》穿什么服裝時,助理客氣的說:“放心吧,我們隨便點。”吳老師聽見此話:“不行,我還愿意穿好點,穿漂亮點呢”。
大概是因為錄像當天趕上放假高峰,一個小時的車程走了三個多小時。久候的波蜜并未焦急,但我卻為她們擔心,我知道很多人都定好了返程票。吳老師進場了,我為什么叫他吳老師呢?老先生帶了個黑框眼鏡,不看衣服就看這張臉還真像某個教藝術學科的老師。
在吳秀波的身上不乏北京人的仗義、直爽。愛吃鹵煮,很天真的認為多吃鹵煮就可以把他那失去的四十公分腸給補回來。吳秀波不喜歡北京人的“爺氣”,他更喜歡細膩的表達,他更像有點小資的北京爺們。
面對主持人田歌溫暖的尖銳提問,吳秀波坦言今天要講實話。因為有一次看到一個田歌做嘉賓的節(jié)目,吳秀波說田歌是他見過的最不像主持人的嘉賓,好多主持人上節(jié)目都還特像主持人,但田歌特真實,所以吳秀波要學習這種真實,在這次的訪談中也要講真話。他要在《光榮綻放》的舞臺上道出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有哪些肺腑之言?游歷愛情的海洋,他又有哪些人生感悟?
他為人夫為人父,經歷了男人的蛻變,探討了什么是男人的意義?他卻說渴望停留在孩子的世界。他希望現在和兒子在一起時的狀態(tài)是兒子憨憨7歲、小雨3歲半,而他是10歲。他寫歌拍電視就是為了盡可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自己,讓孩子長大后,如有一天他不在時,孩子可以看看這些電視作品,聽聽那些歌曲就能了解他這個父親。
做演員吳秀波坦言是在砸碎骨頭賣他的血,如果有一個不用解放天性就可以的工作,打死他都不做演員。他認為在演員這個行當里“騙子”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