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槍拍案驚奇》劇照

趙本山角色搞笑

張偉平

張藝謀導演和孫紅雷
晨報記者彭驥
張藝謀的新片《三槍拍案驚奇》2月11日即將上映。日前,為影片宣傳張偉平來到上海錄制《波士堂》節(jié)目。節(jié)目之后,他接受晨報記者專訪,直面宣傳絕招、院線發(fā)行、為何用小沈陽、新畫面上市等熱點“六問”。
一問“宣傳”
宣傳營銷是您的強項,這次用什么招數(shù)?
張偉平:首映式是我開創(chuàng)的,包機宣傳、大型晚會、演唱會之類的咱都用過了,一般都是大活動、平面媒體采訪鋪開,F(xiàn)在這些招數(shù)到處都在用,翻來覆去不過這些,太不新鮮了。這回我換個新的,看重網(wǎng)絡力量。這么說吧,走進影院的年輕人87%都喜歡上網(wǎng),喜歡看視頻,我們就主打視頻。拍片的時候,我就讓他們準備花絮,做成一個個小故事,刻成盤,先給電視,因為電視制作需要時間;然后給平面媒體;最后全部給網(wǎng)絡,把這些放到網(wǎng)上,點擊率實在太高了。另外,就是和一些電視節(jié)目結(jié)合,比如把主題歌發(fā)布放到央視[星光大道]上。還有就是游戲,聯(lián)合開心網(wǎng)之類網(wǎng)站,推《三槍》題材的游戲,游戲的獎賞可能就是和小沈陽或張藝謀一起吃碗面。這樣的效果比以前還好,新聞量高了幾倍。
二問“院線發(fā)行”
《三槍》檔期提前[十日圍城]一周,據(jù)說還和全國大院線簽好了六成銀幕?
張偉平:去年電影局發(fā)文,定下了院線方和片方的票房分賬比例。原來我那些片子,怎么分賬都是我起的頭,現(xiàn)在既然電影局定了,當然就按那個來。而和院線簽合約,也就是一個約定而已,其實能有啥用?你說你要多少銀幕,到時片子沒人看,還不是得給下來。所以什么“欺行霸市”純屬瞎說,歸根到底都是市場說了算。至于檔期,我從來都沒說過要12月18日上映,我要看過片子好才能決定什么時候上檔?赐旰,我就定在12月11日了,希望它提早一個禮拜。第一,我一點都不怕競爭,這片子有張藝謀品牌,是他奧運會后第一部電影,還是喜;第二,它是話題電影,需要夠長的時間來消化話題。讓我預估票房,我說就是4億,說了大家不信,那就上片后瞧吧。
三問“成本”
《三槍》成本一直挺神秘,有說法說是“搶錢的小片”?
張偉平:這片制作成本大概8千多萬元,加上后期宣傳發(fā)行,就是過億的投資。過億的電影算小投資嗎?這片就是一部“改編的娛樂片”。國內(nèi)買不到滿意的好劇本,就得買好萊塢的,就得花大價錢。讓江志強往返了幾趟,花了大半年。一開始想買[老無所依],就是《血迷宮》,這劇本有簽字權(quán)的就有二十來號人,這個在巴西那個在阿根廷,光買這劇本,就花了我好幾百萬美元,他們還得全球票房分賬。制作成本里頭,演員費用占20%,趙本山也演了,沒要片酬,情義無價。拍片的時候,外景花了五百萬元,人家還喜歡“吃大戶”,一個景,一聽是張偉平、張藝謀拍的片,就覺得那肯定有錢,價格就能好幾倍好幾倍地翻,后來我和制片主任說了,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說出“張藝謀”三個字。
四問“中國電影”
休息了三年,怎么看現(xiàn)在中國電影的紅火?
張偉平:《三槍》這次海外發(fā)行已經(jīng)給代理[英雄]的索尼經(jīng)典拿走了,人給起了個名《一個簡單的面條的故事》。我不懂了,為什么起這么一名。好萊塢一牛人給我解釋,說張藝謀作為奧運會開幕式導演,他的東西一定讓人想到大,那就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效果肯定好。這個厲害,我得好好學。
中國電影沒有膨脹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中國電影的強大,不光看中國市場,最重要的其實是海外市場。真正考驗的是好萊塢市場。很多自以為是的大片,到了好萊塢就是無人問津。你投資一兩個億,覺得挺牛的,包括《英雄》,投資2.5個億我還挨罵了,到好萊塢那就是小成本電影,頂多拿來配正餐的小菜。
《英雄》之后,國內(nèi)大成本大制作一窩蜂的上,觀眾胃口都倒了,有一部在好萊塢賣出去的沒有?一部都沒有!事實證明,千萬別以為你成本大了就能上好萊塢餐桌了,在人家眼里,你就是小菜,小菜你就得精致點,別千篇一律、粗制濫造。你看,這些年小菜不都換別的菜了,人家換成印度菜了。所以說,關(guān)鍵是質(zhì)量,中國電影不能片子多了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演員,這次用小沈陽,我在國外看了10分鐘小品片段就想好了,拼命說服藝謀用。為什么?現(xiàn)在國內(nèi)演員,能用的年齡偏大,演技派偏多,和年輕觀眾有隔閡。而對那些港臺大明星,我最有發(fā)言權(quán)了,幾部電影下來,基本都用過了。他們那片酬,隨便一張口就上千萬啊,四五千萬的都正常,對一部影片來說,成本太高,風險太大。還是用內(nèi)地演員好,內(nèi)地演員片酬合理,演技好那是公認的,而且老百姓已經(jīng)過了光看明星的階段了,[潛伏]就是例子。還有海外,中國三地演員的號召力,我太有體會了。其實他們說什么海外那都是炒作,真正在好萊塢,人家能認識的演員,就李連杰
一人,其他一概不認識。當初別人做《英雄》海報,就做李連杰一個人,我還挺委屈的,說我可是花了大價錢請了一堆國際大腕,怎么能派上用場的就一個人?
五問“新畫面”
新畫面會像華誼一樣上市嗎?
張偉平:新畫面三年不拍片,照樣發(fā)工資,員工愛去那兒去那兒。三年后,我讓人通知員工上班,一個都不少。新畫面也不簽藝人,當年章子怡想簽,我就是這么答復的。很多企業(yè)老板希望企業(yè)越大越好,我的想法不是這樣。上市這事,我更從來沒想過。我總覺得讓一群人跟著不相關(guān)的人掙錢,這事不大靠譜,咱也沒這能耐。我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新畫面只做張藝謀的電影。我也想過電影衍生產(chǎn)品掙錢,做過玩偶,但都沒有市場。張藝謀的電影“后產(chǎn)品”在其他領(lǐng)域,有了“印象”系列、舞臺劇《圖蘭朵》之類,張藝謀自己也承認這是電影的關(guān)系,但這些和我都沒關(guān)系啊,我就沒見過錢,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