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楂樹》 見面會 張藝謀暢談純愛感受
昨日,張藝謀轉型之作《山楂樹之戀》在京舉辦看片會及首映式。在湖北宜昌拍攝數(shù)月后,“史上最干凈的愛情故事”終于經(jīng)張大師之手登上了大銀幕。但張藝謀絕對沒想到,自己端出的“純愛大餐”,讓不同年齡觀眾品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味道,順帶折射出當下的兩種情感觀。
品電影
“不像張藝謀的電影。”這是昨日《山楂樹之戀》看片會結束后,多數(shù)媒體達成的共識。
確實,如果將該片視作張藝謀的轉型之作,那這個轉身確實徹底:沒有打翻染坊的視覺沖擊,沒有奧運會般的人海戰(zhàn)術,沒有清一色大牌的明星陣容,沒有大開大合、富有侵略性的矛盾沖突。張藝謀這次出手,很收很內斂。至于觀眾反響,則如之前輿論所料,嚴重兩極分化。
有人看到“自己的影子”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們這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友誼”、“毛澤東思想是革命的寶”、“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由于故事背景在“文革”期間,《山楂樹之戀》中有大量富有時代特色的臺詞,以及“上山下鄉(xiāng)”、“知青回程”的情節(jié),貫穿電影的音樂,也是首蘇聯(lián)風格的歌曲,所有這些,都能讓那些有過同時代經(jīng)歷的觀眾找到共鳴。
看片會結束后,記者注意到,不少中年觀眾都眼含熱淚,認為張藝謀在還原舊日情懷方面非常成功。而兩位新人竇驍和周冬雨的表現(xiàn),也讓人不得不佩服老謀子的眼光。盡管此前演出經(jīng)驗為空白,但兩張面孔居然都經(jīng)受住了鏡頭的考驗,還撩哭了不少女觀眾。
有人看到“公子泡妞記”
有人為純愛哭紅了眼,也有人從張藝謀的“純愛”中聞到了異味。,很多80后記者都認為,片中老三的愛情其實并沒有那么純。
見面就送大白兔奶糖、然后再送核桃、山楂果、膠鞋、臉盆、運動衣……電影中,老三與靜秋的整個戀愛過程,都與“送禮”分不開,再加上老三有個高干子弟的身份,也讓這份曾經(jīng)感動無數(shù)書迷的愛情,似乎有點“公子哥泡妞記”的意味。
說人生
《山楂樹之戀》上映前,張藝謀團隊一直強調“純愛”概念,所謂的“純愛”,在持不同價值觀、處于不同年紀觀眾的面前,也有了涇渭分明的理解。見面會后的首映晚會上,一道“你愿意為愛等一輩子嗎”的問題,瞬間暴露了兩代情感觀的溝壑之深。
有人愿意為愛等一輩子
《山楂樹之戀》中,老三許下承諾,愿意等靜秋一輩子。“為愛等一輩子”,張藝謀說自己非常鐘情這句承諾,除了在電影中反復強調,還特意做成片尾的特寫字幕。
而這句話,顯然能打動不少觀眾的心,一位哭紅雙眼的70后女觀眾告訴記者,片中“相愛卻不能相守”的故事,讓她想起自己年輕時的經(jīng)歷,與其說她是被張藝謀感動,不如說是為自己的傷痛而哭。
為愛等一輩子,聽上去很美好,但在講求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現(xiàn)在,還有人敢許下這種承諾嗎?首映晚會上,主持人將這個問題拋向電影中的幾位配角李雪健、奚美娟、薩日娜,幾位藝術家都不假思索地說:“我愿意。”
有人只擔心自己的市場占有率
老藝術家們的回答,顯然符合傳統(tǒng)價值觀的期待。但什么是代溝?讓80后們告訴你——
首映晚會上,兩位湖北才女蔣方舟、田原,與李敖之子李戡、演員海清作為年輕人代表,與主創(chuàng)對話。同樣被問“能否為愛等一輩子”時,4人的答案驚人的一致:不愿意。“我沒耐心,等不了那么久。”“我不想那么命苦,等別人一輩子。”“心里可以等一輩子,但實際上一年就差不多了。”幾個年輕人的答案,讓李雪健等人瞠目結舌,而蔣方舟更是語出驚人:“我的上限是等一年半。我認為,一年半是女人的一個周期,每過一年半,她的成色就差了一圈,市場搶手率和占有率就會下降,所以不能等一輩子。”
蔣才女的答案著實嚇了李雪健一跳,他半天沒回過神,說:“我真是開了眼了,不知道該說什么,容我回去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