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下賤”?有點鄙視人吧!況且那是等級社會的劃分,洪晃說這話實在有辱人格!度龢尅分械募t男綠女,大俗大雅,不至于是“下賤”吧?在筆者看來,《三槍》就是站在娛樂的絕度以饗觀眾,讓觀眾樂在其中,再輕松詼諧的氣氛中內(nèi)心也嬉鬧一番,有何不可?為何非要用“文化人”的批判角度去說事呢?這是個娛樂稱王的年代,要懂得“與時俱進”,勸洪晃還是不要激動,且慢動“尊口”,慢下“妄言”,何不用另一種角度去看待問題呢!

洪晃說趙本山小沈陽的小品是“笑貧不笑娼”,但無法阻擋的是,趙本山名揚海內(nèi)外,小沈陽紅遍全中國。嫉妒嗎?眼紅嗎?憋氣嗎?于是乎,大放厥詞,肆意批判一下來吸引一點那可憐的關(guān)注率?真是可笑之極。
洪晃批判道:“小品最初的本意,就是針砭時弊的諷刺丑惡、歌頌優(yōu)良品德。我是特別受不了這樣的小品里頭,還有這一種笑貧不笑娼的元素,我們永遠拿邊緣人類弱勢群體和窮人開涮。”而筆者認為,關(guān)鍵是趙本山小沈陽他們極力迎合了觀眾的心理,知道觀眾想看什么,筆者寧愿相信他們傳達的是一種快樂的精神,而不是刻意的丑化誰。如果真的是把丑陋說成美好,把腌臜當成珍寶,那全國人民還不把趙本山小沈陽他們口水淹死?相信大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在乎那一刻的幽默搞笑,而不會去刻意的尋思趙本山小沈陽的小品到底在惡搞誰?開涮誰?其實趙本山的小品若仔細回味,總有恍然而悟之感。
可能是洪晃太過寂寞了,也太能裝?偸前炎约赫暮芨哐牛b成捍衛(wèi)道德標準的衛(wèi)道士。想起了郭德綱的一句話:“人前反三俗,被窩看毛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演風格,觀眾也都有自己的審美情趣,喜歡就看,不喜歡就避之,為何非要用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用自己的尺度來批判別人的價值觀呢?有點荒謬了。
趙本山給全國人民帶來的歡笑很多,作為一個演員,他的貢獻是巨大的。每天對趙本山指手畫腳,說其小品“笑貧不笑娼”的人,心態(tài)無疑是刻薄甚至變態(tài)的。要知道,現(xiàn)在的人最討厭的是啥?就是裝!真犢子不討厭,裝犢子最討厭!就是純粹的一個娛樂節(jié)目,何必上綱上線,又何必炮轟痛批?大家要的就是高興快樂,其他的就是扯淡無聊,這才是硬道理。把不公平的話全撒在趙本山身上顯然有失公平,也凸現(xiàn)出洪晃純粹是沒事找事,真寂寞,假正經(jī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