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與黛玉對詩
成年黛玉蔣夢婕
成年史湘云馬曉燦
妙玉高洋揚州作為外景地之一,承擔著《紅樓夢》劇組元妃省親、大觀樓、凹晶溪館、劉姥姥游大觀園等重要戲份的拍攝任務。在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的外景地也同樣選在揚州。不過,這次揚州瘦西湖的鳧莊經過電腦特效的處理將首次在影視作品中呈現(xiàn)出原著中最有特色的一個場景:凹晶溪館。
凹晶溪館中黛玉、湘云的聯(lián)句是《紅樓夢》中頗有分量的一個場面,但由于凹晶溪館和凸璧山莊被曹雪芹描寫得太別致,導致這個場景一直都無法在電影電視中出現(xiàn)。
“《紅樓夢》這個故事說容易也容易,因為曹公的文字本身具有極強的畫面感,并且描寫得特別細致。”導演李少紅在接受采訪時說,“但也因為他描寫得太細致了,給我們的拍攝也造成了很多困擾。”
凹晶溪館對攝制組來說就是極大的困擾。原著中,黛玉、湘云從凸碧山莊走下來,經過溪邊,坐在“香妃墩”上,聽著凸碧山莊飄來的簫聲,接著來到凹晶溪館的廊下,數(shù)了十三根欄桿定了五言的詩韻,扔了小石子,驚起了仙鶴,于是有了“寒塘渡鶴影”的詩句。
這一段文字寫來容易,拍攝成影像的難度卻極大。首先要在現(xiàn)實中找到像原著中描寫的凹字形建筑,對面還要有一個凸字形的山,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新版《紅樓夢》在這里又要發(fā)揮電腦特效“乾坤大挪移”的功能。
揚州瘦西湖的鳧莊是凹晶溪館的主場景之一,此外,在瘦西湖中還選取了另一座結構類似的建筑和一個回廊,三個建筑一起合成一個凹字形的凹晶溪館。“這里的水域等周邊環(huán)境到時候將被電腦‘翻轉’,填補到另一邊去,然后再加上荷花浮萍等裝飾。”特效導演比利告訴記者。
因為水面要被“復制粘貼”,昨晚在拍攝的時候攝影師對水面的要求相當苛刻,不能有太多的漣漪,否則在后期合成的時候就會“穿幫”。于是,當探班的記者站在瘦西湖的船只上遠遠地看著臨風望月的妙玉的時候,一個不小心把船踩動了,對講機里立刻傳來比利的聲音:“水面動了!水面動了!船上的人千萬不要動!”于是NG了。
凹晶溪館是“拼”出來的,凸璧山莊的山則干脆完全是電腦合成的了。而那只引發(fā)湘云靈感的“仙鶴”,壓根沒有出現(xiàn)在瘦西湖的水面上,而早在攝影棚的藍屏前拍掉了。昨晚的黛玉和湘云,空對著一片黑乎乎的水面,感嘆“仙鶴”飛過的英姿。當然,應付這樣的場面對演員來說已經司空見慣,“在元宵燈謎那場戲中,我們一群人對滿天絢麗的煙花喜笑顏開,其實天上什么都沒有。”黛玉蔣夢捷說。
凹晶溪館的夜戲已經連續(xù)拍攝了3天,每天攝制組都工作到凌晨兩三點。由于連日來的緊張趕拍,負責外景地的攝影指導曾念平病倒了,一直在北京拍戲的李少紅昨天趕到揚州接替丈夫的工作,F(xiàn)場執(zhí)行導演常曉陽說:“這么大的工作強度,這么長的拍攝時間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每天在片場十幾個小時,晚上只能睡幾個小時,身體透支病倒是意料中的事。好在全劇已完成大半,再辛苦幾個月就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