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一年如一日殫精竭慮,令高州市古丁鎮(zhèn)黃沙村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
●他日夜奔忙,長期帶病堅持戰(zhàn)斗在抗洪救災、復產(chǎn)重建的第一線
■新快報記者 黎秋玲 通訊員 粵創(chuàng)宣 莫暉
“黃奕文長期帶病工作,是為我們累死的!”高坪村小組村民盧倫邦含著熱淚說。
“是他帶領鄉(xiāng)親改變了黃沙村的落后面貌,我們失去了一位好書記。”山朱塘村小組村民羅鋒老淚縱橫地說。
“如果沒有這場水災,黃書記不會走得那么早。”60多歲的老黨員陳坤芳泣不成聲,“如果他不‘走’,明年村換屆我們還選他當書記。”
11月30日,高州市古丁鎮(zhèn)黃沙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當日上午,該村上百名村民自發(fā)來到村委會,為逝去的村支部書記黃奕文舉行追思會。
49歲的黃奕文,生前任高州市古丁鎮(zhèn)黃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11年來,帶領群眾勇斗窮山瘦水,徹底改變了黃沙村貧窮落后的面 貌,“9·21”洪災后,他日夜奔忙,長期帶病堅持戰(zhàn)斗在抗洪救災、復產(chǎn)重建的第一線,因勞累過度,導致心肌梗死,于11月29日凌晨辭世。
抗洪救災 他沖在最前方
一位村民不愿走,要搶救家中的財物,危險迫在眉睫,黃奕文一個箭步?jīng)_上去,一把將屋主推出屋外,只聽一聲巨響,泥磚房轟然倒塌
9月21日凌晨,高州市北部山區(qū)馬貴、大坡、古丁等7個鎮(zhèn)遭受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襲擊,黃沙村是古丁鎮(zhèn)受災最重的村。險情發(fā)生時,黃奕文到險情 最嚴重的坑尾片5個村小組挨家逐戶疏散群眾。他一邊奔走呼喊“洪水來了,大家快往高處走!”一邊背起老人、拉著孩子就往外沖。一位村民不愿走,要搶救家中 的財物,危險迫在眉睫,黃奕文一個箭步?jīng)_上去,一把將屋主推出屋外,只聽一聲巨響,泥磚房轟然倒塌。屋主驚得目瞪口呆,暗暗慶幸黃書記救了他一命。
轉移了一戶又一戶,救了一家又一家,黃奕文不知疲倦地在村中來回奔走。當天8時多,大家終于把坑尾片300多名群眾全部安全轉移。當他回到村委 會附近,黃沙橋已被洪水沖毀,黃沙電站也被全部淹沒。滿身淤泥的黃奕文一下子傻了眼,他暗想,“幸好及早轉移了群眾。”
洪水退后,黃沙村一片狼藉,慘不忍睹。房屋倒塌,農(nóng)田被毀,村道堆滿亂石,電力、通信中斷,受災村民在悲傷中等待救助……黃奕文又為救災復產(chǎn)、 重建家園的事奔忙著。
在運送物資的山路上、在搶修電力的戰(zhàn)斗中、在修路架橋的工地上,都有他的身影。
由于勞累過度,有一次回到家中,黃奕文飯也不吃,一倒在床上便睡著了。醒來后,妻子緊緊握著他的手,淚流滿面地說:“這些日子來,你為救災復產(chǎn) 累死累活,都瘦了十幾斤,奕文啊,你千萬要注意身體!”妻子的深情厚意,令這個錚錚漢子潸然淚下。
去世前幾天 工作特別多
打完吊針后,院方建議他留院觀察。他說“村里還有很多工作等著做,改天再來”
洪災發(fā)生后,黃奕文晚上經(jīng)常失眠,每天最多只睡3個多小時。
去世前兩天,黃奕文像往常一樣,工作又是安排得滿滿的。11月27日上午,他到鎮(zhèn)里的掛鉤單位商量扶貧資金落實情況;下午,他到高州城區(qū)運回抗 洪救災工作組捐贈的水泥;19時,他如常回到村委會工作;20時多,他感到全身乏力,頭暈眼花,于是給醫(yī)院打電話,“我明天要來看病。”11月28日7 時,黃奕文去查看全倒戶重建進度。9時多,他趕到古丁醫(yī)院看病,打完吊針后,院方建議他留院觀察。他說:“村里還有很多工作等著做,改天再來。”下午,他 到鎮(zhèn)政府匯報復產(chǎn)重建工作,并領取計生工作資料。當天19時,他回到村委會統(tǒng)計全倒戶重建情況,整理全倒戶建房補貼申請表,核查貧困戶情況,一直忙到22 時多。此時,他明顯感覺到身體不適,便撥通醫(yī)院的電話,“我心口很痛,全身出冷汗。”
經(jīng)醫(yī)生檢查,診斷為心肌梗死。打完吊針,黃奕文仍然感到很不舒服。11月29日凌晨,他在被送往市里醫(yī)院的途中不幸辭世,終年49歲。
黃奕文走了,帶著對黨組織的忠誠,帶著對百姓的牽掛,帶著對家人的愧意……
上任11年 黃沙村大變樣
黃沙村的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100多名外遷的村民又舉家遷回故鄉(xiāng)
黃奕文走了,但他為黃沙村所作的貢獻卻永遠銘刻在村民心中。
1999年上任以來,黃奕文心里裝著的都是黃沙的發(fā)展和群眾的冷暖。黃沙村是高州最偏遠的行政村之一,21個自然村零散分布在海拔650米至 1100多米的山腰上。為了黃沙村的發(fā)展,黃奕文迎難而上,他借多位老板在該村投資興建水電站需要運送物資的千載良機承諾:只要老板投資建路,黃沙村人愿 意無償獻工!老板們被這位村官感動了,一致決定出資修路。黃奕文和黨員們總是走在修路的最前面,沒日沒夜地奮戰(zhàn)在修路的工地上,熬紅了眼睛,手掌磨起了血 泡,苦在心頭自己知啊。
就這樣,黃奕文帶領黨員和群眾經(jīng)過5年的不懈努力,21條自然村全部通了公路。
修路、建水電站,想方設法發(fā)展經(jīng)濟……10多年來,在黃奕文的帶領下,經(jīng)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黃沙村的經(jīng)濟得到迅猛發(fā)展,村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 好。100多名外遷的村民又舉家遷回故鄉(xiāng)。
清正廉明 從未找公家報銷
出城為群眾辦事,他住的是5塊錢一晚的旅店,吃的是5毛錢一碗的白粥
黃奕文關心教育,積極改善黃沙小學的辦學條件。為了更好地使本村的貧困戶脫貧致富,他組織黨員對25戶貧困戶進行“一幫一”活動,對他們給予一 定資金和物質(zhì)的扶持,幫助他們盡快脫貧。
黃奕文十分關心孤寡老人。平時,聽說有哪位老人不舒服,他都主動用摩托車送他們?nèi)メt(yī)院看病,有時還侍奉湯藥;写逍〗M羅大佑,無兒無女,生活 拮據(jù),黃奕文經(jīng)常到他家噓寒問暖,詢問身體情況。多年來,他為村里的各項公益建設捐資、墊資達3萬多元。
黃奕文對村里的公益事業(yè)和孤寡老人慷慨解囊,而對自己卻十分節(jié)儉,甚至吝嗇。出城為群眾辦事,他住的是5塊錢一晚的旅店,吃的是5毛錢一碗的白 粥,11年來他從未向公家報銷過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