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午后的寒風中,乙肝病毒攜帶者“鋤草”(網(wǎng)名)舉著“征人吃飯”的牌子,在石市東購前的廣場上向行人發(fā)出邀請。“乙肝維權第一人”雷闖與之同行,做志愿者。從今年4月5日在上海開始第一次“征人吃飯”活動,“鋤草”已經(jīng)走過十幾個城市。
面對這個瘦弱的女子,省會街頭行人中有圍觀者,有躲避者,還有掩著口鼻繞行者。1個多小時后,當“鋤草”與一名志愿者、4名剛征集到的“飯友”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旁時,她身上和心中的寒意才逐漸被驅(qū)散。
征集飯友
“鋤草”昨在省會宣傳防乙肝
原籍河南的乙肝病毒攜帶者“鋤草”本來姓常,但她更喜歡別人稱她“鋤草”,意思是除去心靈的雜草。她曾留學日本,今年4月回國后專職公益,準備走遍全國,拍一部乙肝話題紀錄片,同時每到一地都做“征人吃飯”的活動。
昨日,“鋤草”來到石家莊“征人吃飯”,之前她已經(jīng)去過十多個城市做宣傳。昨日15時,省會驟降的氣溫將她舉著“征人吃飯”牌子的手凍得通紅。牌子上寫著“我是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我想告訴您:乙肝不是消化道傳染病,不會通過共餐等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卻有人不敢與我共餐。現(xiàn)征人一起吃飯,我請客,您吃飯。”同時,牌子的左下角還寫著“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有效途徑”。以此告訴大家乙肝并不可怕,可以通過注射乙肝疫苗預防。
見到行人經(jīng)過,“鋤草”總是主動上前發(fā)出邀請。面對這個瘦弱的女子,行人們有的圍觀,有的躲避,還有的掩著口鼻繞行。
應征“飯友”成了志愿者
只要對方?jīng)]有“逃跑”,她便向?qū)Ψ街v解乙肝方面的小知識。“鋤草”語速很快,恨不得將自己所了解的全部知識“傾倒”給對方。陪同她的志愿者小濤,則不停地向行人發(fā)放印有乙肝常識的書簽。同為志愿者的“乙肝維權第一人”雷闖則忙著用DV記錄這一切。
20分鐘后,河北師范大學大三學生小順被吸引過來,愿意應征為“飯友”并主動要求做志愿者,幫忙發(fā)放宣傳書簽。“我本來就是一名青年志愿者,這個活動也很有意義,幫幫忙唄。”小順告訴記者。
見有的行人將宣傳書簽隨手扔在地上,“鋤草”趕忙逐一撿起,用袖口擦掉表面的灰塵后重新交給志愿者。記者發(fā)現(xiàn),她的袖口邊有一個硬幣大小的破洞。她邊擦邊嗔怪道:“這些都是我花錢做的,不接受可以,但怎么可以隨便扔掉?”據(jù)了解,剛開始做這個活動時,“鋤草”只有1萬元啟動資金,6個多月來多虧了無數(shù)熱心人的幫忙,她才能堅持下來。
共進晚餐
“鋤草”等到4名“飯友”
1個小時的活動期間,有45名行人對“鋤草”的“您愿意和有乙肝的人一起吃飯嗎?”的街頭調(diào)查進行了投票,其中35人投票表示“愿意”,9人表示“說不清”,1人表示“不愿意”。最終,8人留下了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表示愿意和“鋤草”共進晚餐。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坐在“鋤草”餐桌旁的只有4人,其中1人還是一名應征“飯友”的朋友。
在等待“飯友”的時間里,“鋤草”不時撥打應征“飯友”的電話,確認對方的行程。每當有人到場,她都會笑臉相迎,高興地與對方打招呼。對于最終的結(jié)果,“鋤草”并未顯得失落,“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我曾有一次只征到一人和我一起吃飯。哪怕只有一個人,我也愿意把乙肝的知識告訴給他,他可能再傳達給別人,總比沒人知道強。”
赴約“飯友”坦言“不自在”
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周圍,“鋤草”自我介紹說自己是一名乙肝知識科普活動的志愿者,并表示想走遍全國拍一部乙肝話題紀錄片,記錄中國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生活狀態(tài)。她讓“飯友”逐一自我介紹,卻從不問對方是否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在她眼中,是否是乙肝病毒攜帶者純粹是個人隱私。
選擇吃火鍋,“鋤草”除了看中火鍋店熱鬧的氛圍,更為了將“共餐”進行到底。其他“飯友”吃得酣暢淋漓,“飯友”小倩則顯得有些不自在。她不是攪拌自己的小料,就是半舉著筷子傾聽大家的談話,很少伸向大鍋內(nèi)的佳肴。
小倩告訴記者,工作的原因自己經(jīng)常進行乙肝知識的宣傳,“共餐不傳染”的常識她向別人講過無數(shù)遍,傳單發(fā)過無數(shù)張,但真的與乙肝病毒攜帶者共餐還是第一次,心里還是有些不自在。“說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我尚且做不好,讓普通老百姓理解和接受他們確實不容易。”對于“鋤草”的行動,小倩打心眼里佩服,這種以身說法的做法比發(fā)放傳單等形式的宣傳更有說服力,“我這不是被說動了嘛。”
■ 各方反應
拒絕者:第一反應是“不愿意”
對于“鋤草”的“是否愿意與乙肝病毒攜帶者共餐”的街頭調(diào)查,那位唯一一個投票“不愿意”的行人稱,“不愿意”是自己的第一反應。
該行人看到“鋤草”“征人吃飯”和街頭調(diào)查的牌子后,拿著投票的藍色圓圈猶豫不定。“鋤草”鼓勵他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投票就好。看到他將票貼在 “不愿意”一欄后,“鋤草”讓他閱讀展板上的文字,并耐心講解乙肝的小知識。幾分鐘后,該行人要求更換投票結(jié)果到“愿意”一欄,被“鋤草”笑著拒絕。
“聽她一說,乙肝也沒那么可怕,以前都是自己嚇自己。”該行人說,“但要真一起吃飯,我得再考慮考慮。”
共餐者:我6年沒有一個朋友
“飯友”之一大偉應征后并未走開,一直等著活動結(jié)束后去聚餐。作為賽車手的他毫不諱言自己曾是一名乙肝患者。“放心吧,吃飯絕對不傳染!”大偉爽快地說。
大偉說,自己患病的6年內(nèi),身邊一個朋友都沒有,沒人陪著玩,沒人陪著吃飯。他深知這種被拋棄的痛苦,毫不猶豫地愿意陪“鋤草”共進晚餐。
后來,大偉的家人帶他到德國治療,并稱自己的乙肝已經(jīng)徹底治愈。“共餐等日常接觸根本不會傳染。”除了當“飯友”,大偉還“兼職”給大家普及起了乙肝知識。
飯店:沒顧慮 給他們打折
昨晚,當“鋤草”等聚餐的飯店了解到他們的情況后,不但沒有驅(qū)趕大家,甚至主動表示給打個八折。飯店負責人表示,共餐不傳染的常識自己曾在飯店培訓時有所了解,再者飯店的餐具等都是嚴格消毒的,飯店方面并沒有什么顧慮。
記者隨機調(diào)查了同在該飯店就餐的兩桌客人,他們均對“鋤草”等人的身份表示并不在意。“吃飯不傳染,這是常識呀。”一名客人說。
“我想拍一部乙肝紀錄片”
放棄在日本的工作、遠離家人,回到國內(nèi)專職做乙肝公益宣傳,輾轉(zhuǎn)上海、南京、廣州、長沙、蘇州等城市“征人吃飯”,31歲的“鋤草”到底為了什么?
作為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雷闖因為較真《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中對乙肝“解禁”是否真正奏效,拿到了全國第一張從事食品行業(yè)的健康證。他休學助力“鋤草”又是為了什么?昨日,本報記者對話“鋤草”與“乙肝維權第一人”雷闖,了解兩人的“乙肝之旅”。
談經(jīng)歷
“鋤草”曾與家人分餐
■記者:作為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你為什么愿意公開自己的身份?
■鋤草:我15歲時檢查乙肝五項發(fā)現(xiàn)病毒呈陽性,那時候我正在上中學,家里急壞了,怕我以后考不了大學,找不著工作,找不到對象。我自己也很害怕,聽到的都是肝硬化、肝癌等話,感覺自己離死不遠了。
高考失利,心理壓力又大,我后來到日本留學,學習生物工程技術專業(yè)。我記得特別清楚,那是大學三年級,我們開始分科,我想選食品衛(wèi)生學這門課,這個專業(yè)在國內(nèi)是絕對禁止乙肝人群報名學習的。我當時鼓足勇氣詢問學科老師,這個專業(yè)會不會禁止乙肝人士學習。結(jié)果那個老師很驚訝地說,怎么會呢?乙肝又不是通過消化道傳染的病,為什么不能學習這個學科呢?
聽老師這么說,我當時整個人都驚了。后來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書籍,我才覺得我們傻了這么多年,更覺得有必要把這些常識告訴給更多的國人。
■記者:你自己有沒有因為乙肝受過歧視?
■鋤草:家里用盡各種辦法幫我治病,我也半主動半被動地與家人分餐了。當時我的碗筷就放在家里的窗臺上,我知道我的碗筷再也不能和家人的一起放到碗柜里,心里非常難過。周圍的人都躲著我,好像我就是病毒一樣。
我哥哥非常疼愛我,后來我去日本留學他也幫了我很多。我在日本時他去看我,卻仍拒絕和我一塊吃飯。不過,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愿意和我一起吃飯了。
談目的
希望人們不再談肝色變
■記者:為什么要做走遍全國“征人吃飯”的活動?
■鋤草:今年清明我去給一個朋友掃墓,他是一個乙肝病毒攜帶者,七年前因遭遇乙肝歧視被拒錄公務員,沖動之下闖入人事局殺人,這個案件在當年曾轟動一時。掃墓回來后,我心情很沉重,很多人把乙肝這種病妖魔化了,對患者或者病毒攜帶者心懷偏見,才誘發(fā)這種偏激事件。我希望能盡量避免這類事情的發(fā)生,讓人們對乙肝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恐懼,不再談肝色變。
“征人吃飯”當初只是一個閃念。4月4日我們掃完墓之后就商量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辦法消除人們對乙肝的誤解,突然想到可以請人共餐,第二天我們就到上海去做了。
■記者:雷闖你為什么也和“鋤草”一起做這個活動?
■雷闖: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wèi)生部聯(lián)合發(fā)文,禁止在招用工時檢查乙肝項目,也禁止拒錄乙肝病毒攜帶者。但這項政策在實際執(zhí)行中卻在打折扣。我已經(jīng)辦了休學,協(xié)助“鋤草”做這個公益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乙肝知識,轉(zhuǎn)變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歧視。
■鋤草:確實如此。我在山東剛剛經(jīng)歷過一件事。一名碩士參加了山東省公務員考試,筆試和面試都是第一名。在入職體檢時被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并因此被棄錄。她起訴相關部門并勝訴,卻被“踢皮球”得不到執(zhí)行,現(xiàn)在挺著懷有9個月身孕的大肚子到處奔波。做這個活動,就是要讓人們都知道乙肝病毒攜帶者不是洪水猛獸,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應該獲得平等的權利。
■記者:有人質(zhì)疑你的行為是在炒作,對此你怎么看?
■鋤草:剛開始的時候,心想我在做好事怎么還會有人說壞話。后來我愛人和我說,你做得再好,也不會被所有人理解,我也就慢慢釋懷了。時間會證明我是在炒作,還是真心做公益。
談將來
拍好紀錄片 哪怕放給路人看
■記者:在石家莊還有什么安排?
■鋤草:我做了一批印有乙肝知識的牙簽盒,曾在成都等地的餐館免費發(fā)放過,這次到石家莊也想發(fā)放20多個。此外,有個學校想讓我過去做宣傳,我希望能夠成行。
■記者:今后還有什么打算嗎?
■鋤草:我想拍一部乙肝話題紀錄片。包括現(xiàn)在我們的“征人吃飯”活動,以及在活動中遇到的各種與乙肝話題有關的事情,都被我記錄在了DV里。有一些乙肝病毒攜帶者知道我做的事情,也會說“來拍我吧”。這些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生活狀態(tài),也是我紀錄片的一部分。
■記者: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鋤草:因為一直在路上奔波,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都必須隨身攜帶,我的箱子總是很重。上下火車,爬坡上坎時,我必須在別人的幫助下才能搬動箱子,有時找不到人,只能自己硬扛。
只要身邊有人,不管是在火車上還是廣場上,我都會主動給大家講解乙肝知識,有時候確實很累。
我哥哥曾說,就憑你一個人還能改變世界?我這個人比較犟,我現(xiàn)在滿腦子想的就是怎樣讓更多的人了解乙肝知識,怎樣以正確的心態(tài)看待這樣一種疾病。只要能征集到共餐的人,我就有了宣傳的機會,我就是成功的,不管能改變多少。
活動初期的一萬塊錢,是家人贊助的,后面又不斷有好心人幫忙,比如有人會悄悄給我塞錢,有的“飯友”會帶我去便宜的地方吃飯,甚至替我埋單。即使有困難,我也會堅持下去。宣傳片一定要拍好,雖然播出很困難,但就算是到大街上用DV放給路人看,我也要把它拍好。
■記者:你計劃什么時候完成這部紀錄片?
■鋤草:下一步我將去青海做活動。爭取兔年春節(jié)前走遍全國省會城市,完成這部紀錄片。
■文/本報記者李國靜
■ 專家解析
一起進餐不會傳染乙肝
石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所所長張世勇介紹,乙肝病毒的傳播只有三種途徑,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也就是說,普通的工作、學習接觸不會造成乙肝病毒傳播。
張世勇說,乙肝不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與乙肝患者一起吃飯,是不會被傳染的。與乙肝患者共同游泳、共用馬桶等也不會被傳染。如果你的口腔有口腔潰瘍或者有傷口,還是有被傳染的風險的。“乙肝可以通過血液傳播,被血液污染的唾液進入破損的口腔、消化道黏膜則會存在風險。”石市第五醫(yī)院感染四科主任鄭歡偉說,但這種傳染的幾率非常小,所以說和乙肝病毒攜帶者、乙肝患者共同進餐是安全的。
在乙肝的三種傳播途徑中,母嬰傳播使人感染乙肝病毒所占的比例最大。“很多乙肝患者都是在5歲以下感染乙肝病毒的,主要的途徑就是母嬰傳播,這其中也包含父嬰傳播,由于嬰幼兒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因此在和患有乙肝的父母進行密切接觸時就會感染乙肝。”鄭歡偉說。
張世勇提醒說,在日常生活中,應不共用牙刷、剃須刀,不在衛(wèi)生條件差的地方進行文身、文眉、拔牙、穿耳孔等。另外,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
“雷闖與‘鋤草’在石市邀人共進晚餐,對于消除人們對乙肝的歧視非常有用,也讓人們更加了解乙肝傳播的知識。”張世勇說,和乙肝攜帶者共用餐具進餐的行為用于消除歧視是一種方法,但是并不是說要推廣這種做法,因為畢竟除了乙肝外還有一些傳染病是經(jīng)過消化道傳播的,因此在就餐時最好還是選擇分餐制,這樣的衛(wèi)生習慣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