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集寧五中副校長肖宏偉就群眾反映的問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進行了說明,他說:“我們學校嚴格按照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堅決制止教師亂補課、亂訂教輔材料的行為。但也不排除學校內(nèi)個別老師私下給學生訂購教輔材料的現(xiàn)象。”
在肖宏偉副校長的帶領(lǐng)下隨機抽查了一個班的情況,隨意打開一個學生的書包,一沓沓厚厚的教輔材料映入視線,而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一口否認是教師給訂購的。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一位學生班長最終說出了訂購教輔資料為班主任老師所為。
讓記者感到不解的是,大多數(shù)家長氣憤老師亂訂資料,而學生卻把訂資料事情攬到自己頭上。對此,家住集寧區(qū)團結(jié)路的李女士說出了其中的蹊蹺。
“不許和任何人說出學校定資料的事情,否則后果自負。”李女士告訴說:“我們家孩子在集寧區(qū)光明街小學上二年級,這樣的話班主任老師通過孩子多次轉(zhuǎn)達過我們家長。”
老師如此的“警告”學生和家長,學生不敢說出實情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自2004年秋季新學年伊始,我國中小學義務(wù)教育全面推行“一費制”后,所有教材的輔導(dǎo)書都不在“一費制”之列,教育部門明令禁止學校和教師給學生訂購資料。
但不少家長和老師認為,完全不訂教輔資料也不現(xiàn)實,如果為了讓孩子學習,適量訂購是可以理解的。可家長們不理解的是,老師給學生訂資料要從中牟利不說,訂了資料收了錢,老師對于自己“推薦”學習資料根本不負責。
就讀于集寧新華街小學的一位小學生說:“老師給訂購的資料從來是我們自己做題自己判題,至于做對做錯老師從不過問。老師還告訴我們?nèi)看驅(qū)μ,不許打錯號!”
教師給學生訂購教輔資料是為了學生學習,那么此舉又似乎太出人意料!
為了進一步了解證實群眾的反應(yīng)事實,記者以一位教師的身份聯(lián)系了當?shù)氐囊患視獭T摃谈嬖V記者的一番話,似乎又證實人們的某種猜疑。張經(jīng)理說,他是《英語周報》烏蘭察布市的代理商,他的《英語周報》市場價是每份13元,但他實際只向班主任或任課老師以每份低于8元的價格收錢。但學校和老師完全是按照市場價賣給學生。這樣,自然空出一部分利潤要作為好處費留給班主任或校方。
不僅如此,張經(jīng)理告訴記者,他還經(jīng)營其他各科學習報刊,可以更低的折扣賣出。而張經(jīng)理所說的各科學習資料,記者在集寧五中的教導(dǎo)辦公室和學生書包里都曾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