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來講,最根本的從家庭出身、成長的過程來講,沒有政策環(huán)境,我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根釘,你說我為社會做點貢獻應該不應該?
記者:自己掏腰包為村民蓋別墅住只是感恩嗎?
裴春亮:我8歲前沒有穿過新鞋、新衣服。大哥患了腦血栓,大嫂改嫁,留下兩個侄女。二哥出車禍去世,二嫂改嫁。三哥十幾歲開始下煤窯,后來被砸死在井下。父親癱瘓,后來母親又得了食道癌。
父親去世以后,停了三天三夜才安葬。一是沒有壽衣,總不能赤身裸體把他埋了吧。二是家里沒有米面,家里死的死傷的傷,我最小。是左鄰右舍這個五毛錢那個三毛錢湊錢給我父親買的壽衣,是村集體砍了兩棵桐樹幫著做了一口棺材。埋他也是左鄰右舍幫的忙,米面也是他們這個一斗那個一升對出來的。
所以,我不能忘記他們。現(xiàn)在我做的所有事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這些事與我的成長過程是分不開的。
回首當村委會主任的這3年多,我感慨萬千,我從自己的成長過程想到今天。沒有家鄉(xiāng)一次次的幫助,沒有黨的富民政策,就絕對沒有我裴春亮的今天,所以為家鄉(xiāng)做點事兒是應該的。
●蓋別墅僅是共同致富第一步
記者:以前老村莊的房子怎么處理?
裴春亮:以后要把那些地復墾成耕地,不過最近幾年不考慮這件事,因為人的精力和財力都是有限的。
記者:居住條件改善了,接下來你打算怎么做?
裴春亮:房子有了,以后會慢慢有票子、有車子,F(xiàn)在少部分人有車子,因為我的每個企業(yè)都讓本村的人參與,比如我的水泥廠,他們開著車到山西拉煤,開著車到礦山上拉石頭,幫我搞運輸。怎么讓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錢賺,要有機地結合在一塊兒。
我搞企業(yè)不可能不用人,我用人肯定用村里的人。有能力的人我用,沒有能力的我可以培養(yǎng)。前段時間,我送80多個人到山東魯能水泥廠去學習了8個月,每月800多塊錢補貼,光我們村就有30多個人去。
沒有技術的,可以到企業(yè)干體力活。村里有商業(yè)街,蓋好一半了,就是讓不能干重活又沒有技術的人炸個油條、修個自行車什么的,讓他們有工作。
我們村500多口人,除非你是傻子,我安排不了。但是就是傻子,我也讓他有基本保障。
記者:現(xiàn)在村里有多少人去了你的企業(yè)?
裴春亮:直接去的有80多人。間接的,比如針對我的企業(yè)搞運輸?shù),那就多了,會開車的當老板又當司機,不會開車的當老板雇司機拉東西。
總體來說,有同心同行、共創(chuàng)共享這種很好的氛圍,把他們帶動起來,讓他們有激情創(chuàng)業(yè),這很關鍵。這樣,有房有車有票子問題都不大。
記者:在教育方面,有沒有鼓勵措施?
裴春亮:從我上任以后,村里對每個考上大學的、考上高中的,家庭又貧困的,都會有獎勵?忌锨迦A北大這些名校的獎1萬塊錢,不過現(xiàn)在還沒有?忌洗髮W的獎2000塊錢?忌虾酶咧械囊彩2000塊錢。
目前,村小學準備建,幼兒園硬件設施建好了,明年就有小孩入園,不收費就要村里拿錢,收費的話還要考慮。誰承包衛(wèi)生院,我們也可以不收你的錢,但是你要自負盈虧。(東方今報 今報記者 路治歐 王亞南/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