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查·實錄
一個名叫“畢鋒”的男子近日成為山東省煙臺市乃至國內(nèi)網(wǎng)站的“紅人”。沒向單位請假就去四川災區(qū)當志愿者的他,回煙臺后丟了工作。網(wǎng)民熱烈聲援畢鋒,稱他為“犯小錯誤而做大好事的‘文明俠客’”,而對畢鋒原來所在單位則大加鞭撻,認為單位“要人性化些”,規(guī)章制度應該為救災讓路。
在網(wǎng)民幾乎一邊倒的聲勢下,記者近日就這起“抗震歸來丟工作”事件進行了深入調(diào)查。
擅自抗震救災“丟工作”
在多方采訪后,記者了解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5月2日,在煙臺某物流公司從事司機工作的畢鋒,請假和愛人一起去成都看望在那里上學的女兒,并打算于5月13日返回煙臺。
不巧,畢鋒夫婦正遇上罕見的汶川大地震,5月14日一早,熱心的畢鋒來到成都紅十字會,召集了30個熱血青年,組成志愿隊,當天下午,作為隊長的他,率領隊員開進了重災區(qū)———綿竹市漢旺鎮(zhèn)。
在災區(qū),畢鋒和他的志愿者隊伍擔當起了搜救傷員、運送給養(yǎng)、搬運救災物資、幫助村民收割小麥等任務。白天以餅干和礦泉水充饑,晚上露天而眠,運氣好時能有一頂帳篷,一天平均工作15個小時,先后營救群眾3名,搜救遇難者9名,運送給養(yǎng)8次,搬運物資十多噸,幫助村民收割小麥50畝。一直干到5月28日,由于地震災區(qū)的重心開始轉移到衛(wèi)生防疫工作,畢鋒才離開。曾有記者拍下了畢鋒抗震救災的身影,并在報道中稱他為“煙臺爺們兒”。
5月28日畢鋒回煙臺后在家休養(yǎng)了一段時間,直到6月9日才回到單位。其間,畢鋒音訊全無讓公司領導擔心了一個月。當畢鋒回到單位時,感覺畢鋒“目中無人”的領導半開玩笑地對他說:“你先忙抗震救災吧。”頗感委屈的畢鋒索性再也沒去單位。
據(jù)了解,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未經(jīng)企業(yè)批準而擅自離職的,或停薪留職期滿后一個月內(nèi)既未要求回原單位工作,又未辦理辭職手續(xù)的,企業(yè)對其按自動離職處理。
對于單位認為自己屬于“自動離職”,畢鋒并沒有抱怨,他說:“單位有自己的規(guī)章制度,我沒及時告訴單位,讓領導為我擔驚受怕本來就是做錯了。再說了,抗震救災當志愿者是咱自己的行為。”
記者就此采訪了勞動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用人單位擁有用工自主權,只要員工在工作時間出去參加活動,都必須經(jīng)過單位領導批準,畢鋒顯然違背了勞動法。”
“冤得很”還是“過火”
畢鋒的遭遇很快在煙臺傳開了,大多數(shù)人認為他“冤得很”。煙臺市民王鍵的話非常直白:“畢鋒的做法固然不對,但人家是去抗震救災,是去玩命啊!咱國家不是倡導見義勇為嗎?放著這樣的好人不用,企業(yè)得不償失!以后有這樣的事,誰還敢往前沖?”
公務員邵宏樓在跟記者交流時表示:“雖然畢鋒未經(jīng)批準擅自超假是不對的,但是考慮到他的超假原因,可以給其從輕發(fā)落。特殊時期應當給予特殊對待,制度的剛性應當體現(xiàn)善良的人性。”
但也有人認為,畢鋒不請假去抗震救災,在領導一句嗔怪下就拂袖而去,這種做法“有點過火”。
“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是在古代通訊落后情況下的特殊情況,通訊發(fā)達的今天,畢鋒完全可以中途打電話補假,而不能理直氣壯地違反勞動法規(guī)。如果大家都和畢鋒一樣無組織無紀律,社會工作怎能正常運轉?”青島黃浦職業(yè)技術學院董事長管洪濱說。
一些企業(yè)主也認為,地震發(fā)生后,作為物流企業(yè)也承擔著大量的物資轉運工作,因此他的崗位也很需要他。畢鋒擅自離崗,而且沒有跟公司協(xié)商好,這一點做得非常欠妥。“我去抗震救災了”只是個很好的理由,但不是擅自超假、曠工的借口。
百余家企業(yè)爭搶“俠客”
記者了解到,畢鋒的妻子下崗在家多年,一個孩子遠在四川,一個孩子正在讀書,家中還有八旬患病的老父,全家的生活都靠畢鋒一人維持。“丟了工作”意味著他家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
但幸運之神很快眷顧了他。百余家企業(yè)表示希望能招募“心存大義”的畢鋒,最后“出手迅速”的煙臺交運集團“搶”到了他。
煙臺交運集團的負責人說,“在汶川大地震這種非常時期,同為中華兒女,就應該有非常的舉動。企業(yè)少了一個畢鋒可能會影響正常工作,可要是災區(qū)多了個畢鋒,就可能多救活幾條人命!畢鋒在災區(qū)的所作所為,是一種共赴國難,大災有大愛的精神,是一種社會道德、行為美德的體現(xiàn)。”因此,該公司毅然接納了丟掉工作的畢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