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前駐聯(lián)合國大使、新墨西哥州州長理查德森于19日會見兩位朝鮮外交官之后,白宮急忙澄清理查德森是以“美國公民身份”招待朝鮮人的。白宮的這個表態(tài)與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訪朝后反復強調訪問是“私人性質”如出一轍。奧巴馬政府的此番動作似乎多少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之意,難怪有媒體戲稱克林頓是奧巴馬政府的“官方的非官方代表”。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就分析稱,在制裁難以奏效的情況下,奧巴馬政府開始熱衷“后門外交”,以期打破外交僵局。
朝鮮駐聯(lián)合國代表部公使金明吉和理查德森19日在新墨西哥圣達菲州長官邸舉行了會晤。美國白宮和國務院隨后都表態(tài)稱,理查德森是以美國普通公民的身份招待朝鮮人的。為了淡化這次“私人會見”的意義,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克勞里還表示,盡管有了理查德森州長與朝鮮外交官的這次會晤,但美國不會從自己承諾的立場上后退。
雖然奧巴馬政府極力淡化這次會見的官方色彩和政治意義,但這些似乎并沒有引起輿論的多大興趣,美國媒體有關理查德森會見朝鮮外交官的報道焦點幾乎都放在“朝鮮傳遞對話信息”上。美國《華爾街日報》20日的報道稱,朝鮮的一個外交代表團對美國新墨西哥州州長理查德森說,平壤準備與奧巴馬政府進行廣泛的裁軍談判,但談判要在華盛頓所中意的多邊框架之外進行。理查德森的“看到關系緩和跡象”的表態(tài)也頻頻出現(xiàn)在美國各大媒體,美國MSNBC廣播援引理查德森的話說:“通過會晤意識到朝鮮已做好了與美國舉行對話的準備。問題是,在六方會談框架內舉行會晤,還是舉行雙邊會談。”
從美國官方似乎“言行不一”的做法來看,奧巴馬政府的這種“后門外交”顯然并非空穴來風。美國《華爾街日報》在報道中稱,白宮和國務院都強調“理查森是以美國普通公民的身份招待朝鮮人的”,但“國務院批準了這兩名朝鮮外交官前往新墨西哥州”。在美國行動受限的朝鮮外交官能飛赴遠離紐約的新墨西哥州這一事實,也再次掀開了奧巴馬政府所稱的“非官方”的蓋頭,多家媒體在報道中都指出,由于美國和朝鮮沒有外交關系,朝鮮外交官離開紐約市半徑25英里以外,需得到美國院的批準,金明吉一行新墨西哥州的訪問獲得了國務院的批準。不僅如此,白宮發(fā)言人吉布斯在談到這次會見時也承認,這些會晤“很有希望”導致旨在終止朝鮮核計劃的國際談判。
就在新墨西哥州上演美朝“私人會見”的前一天,奧巴馬總統(tǒng)在白宮隆重接見被媒體稱為美國政府“官方的非官方代表”前總統(tǒng)克林頓。韓國《朝鮮日報》報道稱,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18日同來到白宮的克林頓舉行第一輪會談的地方是設有特殊安全裝置的時局值班室,這“意味著克林頓見朝鮮國防委員長金正日后帶回的情報屬于‘特A級’”。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說,為了保護金正日轉達的口信并進行縝密分析,所以選擇了時局值班室。據(jù)悉,克林頓不僅轉達了金正日的口信,還轉達了自己同金正日舉行195分鐘會談后以觀察到的情況為基礎做出的分析。
有媒體分析稱,從奧巴馬政府對這兩起“私人訪問”的重視程度來看,他確實想通過這種“后門外交”來打破朝核僵局,前總統(tǒng)卡特1994年的朝鮮之行有效化解第一次朝鮮危機已是可資借鑒的經驗。不過也有分析稱,朝鮮目前雖然對美頻拋橄欖枝,但排斥六方會談的態(tài)度依然堅決,這與美國政府至今沒有松口的“美朝對話必須在六方會談框架下進行”的表態(tài)形成正面沖突,奧巴馬的“后門外交”效果如何還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