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社會上一些人動不動就以暴力來試圖解決問題的傾向,令人擔憂。過去一周的幾起新聞事件,當事人就陷入了可怕的暴力沖動之中。
若要解讀社會暴力現(xiàn)象,上半年發(fā)生的幾起幼兒園殺童案提供了比較極端的案例,除此之外,漸趨“日;”的拆遷糾紛也是難以繞開的研究對象。在城 市建設和農村現(xiàn)代化過程中,征地與拆遷幾乎不可避免,各種拆遷糾紛隨之而來。按照常理,雙方應該通過公平協(xié)商的方式來化解糾紛進而最大程度上保全雙方利 益,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拆遷卻經常表現(xiàn)為一種由行政力量主導的單方面的強制行為,甚至時常伴有暴力元素。
就在上周,媒體報道了一則讓人不寒而栗的“拆遷新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qū)原第三毛紡廠宿舍的住戶收到一份“拆遷通知”,除了威脅說“拒不 搬遷者,王××就是你們的榜樣”外,還稱“對抗政府指示、拒不搬遷的釘子戶,本公司將為每位住戶贈送一份禮品”,通告左下方用透明膠帶貼著一顆槍彈。
赤裸裸的暴力威脅揭示了一些地方應對拆遷糾紛的習慣性思維,此前發(fā)生的多起拆遷導致死傷的事件,都可以看作是這種行為邏輯的產物。
周末,媒體還披露了另一則令人深感憂慮的消息,北京安元鼎保安公司在京設立多處非法關押點,與某些地方政府簽協(xié)議并收取傭金,以暴力、脅迫等為手段,非法關押、押送到京上訪者。”
只不過,暴力威懾或許在短期內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長期看來卻有可能激起利益受損方的強烈不滿,并埋下新的暴力沖突的種子。一旦淤積的暴力沖動突破極限,“火藥桶”被點燃,勢必出現(xiàn)以暴力對抗暴力的兩敗俱傷局面。
我們注意到,在已經發(fā)生的幾起個人對公職人員的“暴力尋仇”事件中,網絡上出人意料地出現(xiàn)了叫好之聲,而那個自制火炮對抗拆遷隊的武漢農民也成為不少網友“膜拜”的對象。
動不動就以暴力解決為手段,無疑是與法治社會的背道而馳。遺憾的是,泛暴力行為已經開始滲透到了一些原本溫和平靜的社會領域,比如看似離暴力非常遙遠的學術界。
上周,“打假斗士”方舟子遭襲案最終告破,主要犯罪嫌疑人湖北某大學醫(yī)學院泌尿外科主任肖傳國被捕,肖傳國曾因方舟子的“打假”而未能實現(xiàn)“院 士夢”。雖然此前早有人懷疑肖傳國雇兇傷人,但當這種懷疑最終被證實的時候,多少還是讓人有些吃驚。畢竟,學術是一個原本就允許爭鳴存在的領域,批評、辯 論是檢驗學術真?zhèn)蔚谋匾侄巍H绻B學者都不能遏制內心的暴力沖動,轉而以暴力的方式對待學術異見,我們實在不知道還剩哪一個領域是“純凈”的。
每個被暴力沖動裹挾的普通人,都有可能在下一秒成為暴力事件的執(zhí)行者。每一個時代都有暴力,每一個國家也有面臨各種暴力問題,沖突并不可怕,關鍵是這種對抗的情緒、暴力化的傾向應該得到有效的制衡和疏導,從法治建設、社會建設的角度給予根治。
易艷剛(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