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寸土寸金的徐家匯,名為帝景苑的樓盤售罄數年后,由股東糾紛引發(fā)的舉報顯示,約400戶業(yè)主中,50余戶曾獲得1成以上折扣,其中22名買家折扣達3至5成。折扣買家多出自房地產、規(guī)劃、工商、公安等政府部門,顯示了樓市里官商互惠的生態(tài)。(5月7日《上海商報》)
以牟取利益為追求的房地產商給這些政府官員高達幾十萬元的購房折扣,個中原因不言而喻:他們看上了這些政府官員手中的權力,是以小優(yōu)惠換取更大的利益!在筆者看來,這里的每一套低價房都無異是一封舉報信,在向世人訴說著低價房背后的問題。當然,在低價房的背后是否存在權錢交易的腐敗,我們目前不敢斷言,還需要有關部門調查。
值得警惕的是,當前,房地產領域已成腐敗重災區(qū)的現實。“樓市已成為權力尋租的溫床”,這絕非危言聳聽。據全國政協委員郭松海統(tǒng)計,近年來落馬的貪官大部分都與房地產領域腐敗有關。從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安徽省副省長何閩旭,天津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李寶金,到郴州市委書記李大倫等眾多高官的落馬,無不與房地產業(yè)的黑幕有關。2007年,曾有媒體報道說,一位多年從事樓盤開發(fā)的房地產開發(fā)商坦言:“樓盤開發(fā)成本只占房價20%,開發(fā)商能夠拿到其中40%的利潤,余下超過40%的利潤全部被相關職能部門層層消化掉了。”
那么,這些腐敗官員是通過什么途徑發(fā)房地產橫財的呢?主要有三種:一是在位時利用職權及人際關系,在土地出讓、房屋銷售審批等方面為開發(fā)商牟利;離任或下海后再到這家房地產公司謀取要職,收獲先前播種的“收成”;有的干脆以親屬等名義直接獲取一定的股份。二是利用職務之便,以親屬、朋友的名義,從開發(fā)商處打折購房,轉手出售。三是替開發(fā)商“抬轎子”造勢,“忽悠”消費者,自己拿取不菲的出場費。
房地產腐敗不僅影響了政府的廉政建設,破壞了一些政府部門的形象,而且加大了房地產開發(fā)的成本,擾亂了房地產市場正常秩序,成為助推房價虛高的幫兇。筆者建議,房地產業(yè)反腐,應該從查查低價房背后是否存在腐敗開始。
大眾日報:對官員低價購房問題不可小視!
來源:大眾日報報業(yè)集團—大眾日報
時間:2008-05-09 09:38:23
作者:孫瑞灼 責任編輯:
要了解更多,可繼續(xù)查閱相關資訊:
0
推薦新聞圖片
熱點關注
熱點圖片新聞
評論熱文
推薦文章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不良信息舉報:yunying#cnwnews.com(將#換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3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 |
京ICP備05004402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