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淚奔:壟斷40年的生意沒保住 被中國搶走
中國、印度及尼泊爾三國近期展開一場燃油外交角力。由于不滿尼泊爾頒布新憲法,國內印度裔連日示威,印方以安全為由封鎖關卡,令運送燃料的火車不得而入,造成尼泊爾經歷了兩個月的燃料危機。為了沖破封鎖,尼泊爾打破印度40年來的壟斷,首次與中國簽訂燃油協(xié)議救急,10月31日晚接收了首批由中國援助的75噸汽油。
尼泊爾警方高級官員阿布德什·比斯塔證實,尼泊爾石油公司派出的3輛油罐車已經從中國返回,每輛車載有9000升汽油。雖然每輛油罐車能裝載12000升汽油,但考慮到山地道路狀況,沒有滿負荷運輸。

尼泊爾示威者2日與警方對峙
打破印度40多年壟斷
尼泊爾石油公司于10月30日派遣12輛油罐車抵達尼中邊境,準備接收來自中國的汽油。由于一些技術問題,中方最初只允許3輛油罐車進入中國吉隆口岸。由于吉隆下雪,這3輛油罐車一度推遲回程時間,最后于10月31日晚返回尼泊爾,并在11月1日抵達加德滿都。此外,另外9輛油罐車也于11月1日通過吉隆口岸進入中國,準備運回更多中方援助的汽油。
尼泊爾石油公司發(fā)言人提帕克說,中方共向尼泊爾提供了1000噸的汽油援助,尼泊爾將在一周內運回剩余的汽油。尼泊爾媒體稱,尼泊爾在過去40年間完全依賴從印度進口燃油,而這是尼泊爾首次從中國運回燃油。在油氣方面,尼泊爾長期以來100%依賴印度。40多年來,尼泊爾石油公司獨家壟斷經營尼泊爾的油氣供應,而印度石油公司是其唯一合作伙伴。

一輛載有石油氣罐的汽車2日在加德滿都行駛
尼民:印圖改變憲法
地處內陸的尼泊爾,燃料、食品以及醫(yī)藥等供應主要依賴于其南部鄰國印度。尼泊爾南部地區(qū)的印度裔不滿新憲法,認為新憲法將全國劃分為7個省份,未能滿足以南部印度裔馬代西人為代表的少數(shù)族裔“單獨成邦”的要求,因此設置路障,嚴重干擾印尼邊境運輸燃料的通道。而印度方面,也以安全為由封鎖管卡,大量運油車無法通往尼泊爾,后者陷入持續(xù)月余的嚴重“油氣荒”,整個國家和社會的運轉處于半癱瘓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