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劉楊:解放這部戲今天晚上要在央視開播了,現在是什么樣的心情?
唐國強:心情當然是比較高興了,因為這么長的時間運作,拍攝了這部作品,能夠在黃金時段播出,總是一件興事。
主持人劉楊:此次您是第五次飾演毛澤東了,和之前比較有什么樣的不同?
唐國強:不是第五次,應該有十多次了。當然戲大小不一樣,角色不一樣。但是這次《解放》是我飾演過毛澤東中感覺良好的一個,以前我曾經演過開國領袖毛澤東,當時是十年前了,還有一些更年輕的東西,這次我覺得相對更自信一些了。
主持人劉楊:更能演出主席那種大氣的感覺了?
唐國強:不光是大氣,主席是七分虎氣、三分猴氣,怎么使他感覺到更親切、更隨和,首先是一個人,又是一個偉人,這些年摸索還是有一些收獲的。
主持人劉楊:那么觀眾關注這部戲還是更多看到您對這個人物的突破吧?
唐國強:這是一部分,更多還可以看到宏偉博大等很多的東西。當然還有一些進一步需要說明的東西,我想60年再來看這個歷史會更客觀一些。當時在拍的時候,我們也在想,作為一個勝利的執(zhí)政黨,越客觀越覺得偉大。因為已經是事實擺在那里,過去有很多事情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愿意說它,但是今天再來表現這段歷史,其實是越客觀,越感覺到偉大,越感覺到今天值得我們回味和思考。
主持人劉楊:剛才您提到這段歷史,它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您也說每一位中國人應該重視這段歷史,把它當成史詩性的東西來看?
唐國強:不光是史詩性的,還有文獻性的,因為這部片子中有很多的戰(zhàn)役,很重要的戰(zhàn)役。大家可能看到過一個戰(zhàn)役,三個戰(zhàn)役,但是看不到這些戰(zhàn)役是怎樣一步步走來的。濟南戰(zhàn)役打開了三大戰(zhàn)役的序幕,那么濟南戰(zhàn)役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從戰(zhàn)略防御進入戰(zhàn)略進攻,從哪個階段開始,在這些戰(zhàn)役當中又出現了些什么情況,都是由誰來做的,甚至是哪個部隊在做的,這些都值得一看。
主持人劉楊:說到戰(zhàn)爭,不同戰(zhàn)爭有不同色彩的畫面,您把整個畫面進行了做舊,這是為什么?
唐國強:其實是希望帶給大家更多的真實感。包括我們這部戲是一部國家行動的概念,包括我們和八一廠合作,這部戲是史詩性的東西,是詩畫的,有人說拍電視劇容易糙,因為資金的問題,但是如果這個問題在我們這里得到比較妥善的解決,會感到震撼。當然畫面不只是大畫面,這就是藝術上的表現,所謂以一當十和以百當一辯證的感覺,這個要把握得很好,就會感覺很宏大。有時候切入很深,有時候拉得很開。像這么大一個解放戰(zhàn)爭的進程,我們可以抓住時間來表現,我們抓住很短的時間表現了劉胡蘭、王克勤,表現了延安人民和主席在轉戰(zhàn)中的關系,寫到了國民黨中很多的人物,共產黨中很多的人物,這種大中見小,小中見大,拉開了一幅歷史畫卷。
主持人劉楊:最大的戰(zhàn)爭場面聽說有三萬人上陣?
唐國強:一萬多人吧,但是后期做了一些特技處理,我們一定要把特技加進來,因為單靠現在的拍攝手段是完不成的。比如說主席從延安轉戰(zhàn),洪水來了,我們就做了一些特技,總而言之要把這種情緒渲染出來,轉戰(zhàn)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當時兩場戲,一場是炮火下,主席決定過河,這個要和以前長征、雪山相比,過五里河的時候,要和過草地的沼澤氣勢相比,如果我們達到甚至超過了這個高度,就算我們在轉戰(zhàn)陜北這塊不平了,如果僅僅表現在周旋和智慧上是不行的,還缺一個情操和意志的力量。
主持人劉楊:其實細心的觀眾會發(fā)現,我們《開國領袖毛澤東》和《長征》與現在這部戲進行比較,有很多科技的進步?
唐國強:對,加入了一些顏色的調配。最早我們是想做成赭石,但是很多人包括領導說這樣會不會感到沉悶。我們不是做顏色,而是使這出戲表現出最偉大的情操。當然最后我是妥協(xié)了,原來我就是想要赭石,因為有資料片的另外一種感覺。但是沒有實現,我想將來我還是要實現一次。因為我們的觀眾不會僅僅為色彩而感動,更多的他們會關注劇情。這部戲當年拍《長征》的時候,很多人說,這都搞過了還有什么意思,但是不一樣。這次依然有人這樣說,但是還是不一樣,只要你愿意坐下來看會感悟到很多的東西。因為這是中華民族最精彩的一段歷史,作為一個公民怎樣了解到共和國怎么建起來的,從中原突圍到邯鄲之戰(zhàn),那時候突圍出來沒有根據地了,到七戰(zhàn)七捷,中央軍委希望他們外線作戰(zhàn),但是他們堅持了內線作戰(zhàn),站住了,保住了根據地沒有丟失,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這些一部分意義是文獻性和史料性的,很多人也在關注,我們不僅滿足一般的消閑和娛樂,還要研究歷史。因為任何一個事情,離開了歷史,無本之木,無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