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滾石慶賀自己30歲生日的當口,一樁持續(xù)了7年之久的官司也于近日終審判決。2003年,因為在合約期內(nèi)擅自發(fā)行唱片和接商演,羽·泉組合被老東家滾石唱片IMAR音樂娛樂有限公司起訴,索賠200萬元;今年1月,被判敗訴的羽·泉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申訴。這樁打了7年的官司近日終于塵埃落定,羽·泉的申訴被駁回,由市一中院強制執(zhí)行賠償200萬元。對于官司的雙方來講,這一樁陳年官司帶來的滋味各不相同。作為旁觀者又是“當事人”的袁濤,又如何解讀這個官司?
【回憶】最難忘跟周華健喝酒聊天
羊城晚報:你當初是怎么加入滾石唱片的?
袁濤:我1996年進滾石,2002年10月離開。那個時候,如果你是喜歡音樂、喜歡唱片這個行業(yè)的話,那滾石一定會是你心目中一個很神圣的目標。滾石那時在北京只有一個簡單的辦公室,只有兩個女孩在里面工作,就是處理一些版權(quán)上的業(yè)務。1996年,“滾石中國”在內(nèi)地有一個計劃,想做大一些,比如說要簽藝人、做一些發(fā)行工作,所以他們就開始招聘。我記得給我面試的是賈敏恕,聊了兩個多小時就定了。
羊城晚報:你進去后負責什么工作?
袁濤:那時就是做宣傳,因為當時“滾石中國”沒有簽內(nèi)地藝人,我們主要負責滾石的臺灣歌手在內(nèi)地發(fā)片的宣傳,還有就是宣傳了滾石下面一個電影公司投資的首部電影《愛情麻辣燙》。
羊城晚報:在你接觸的藝人中,誰讓你印象最深刻?
袁濤:兩男兩女。一個是周華健,沒想到十多年后和他還是很好的朋友,我管他叫大哥,他給我起外號,大家一起喝酒、聊天,特別親密,完全不是工作人員跟藝人的關(guān)系。另外就是任賢齊,當時幫他做《心太軟》那張專輯的宣傳。我不能說對他的幫助有多大,但我內(nèi)心里還是覺得挺驕傲的,在內(nèi)地每個地方做宣傳的情景,至今想起來還是歷歷在目。女藝人印象比較深的就是楊乃文,這姑娘白白凈凈、瘦瘦的,哇,卻很能喝酒!每次吃完飯,如果有白酒剩下來,她都要拿回房間里喝,這姑娘真的跟別人不一樣。另一個就是莫文蔚,她來幫《愛情麻辣燙》當嘉賓時,大家去城隍廟吃小籠包,她只穿著牛仔褲、大毛衣,一個很普通的女孩,可是晚上參加首映禮換上正裝后,我發(fā)現(xiàn)她完全變了一個人!
【感慨】滾石沒落在于沒有“本土化”
羊城晚報:你在滾石工作的6年多里,羽·泉的走紅算是最大的成績嗎?
袁濤:算,肯定算。羽·泉是“滾石中國”在內(nèi)地簽的第一個流行音樂歌手,像李泉他們應該算是“魔巖文化”那邊簽的。
羊城晚報:后來羽·泉為什么非要離開滾石?
袁濤:我們沒有辦法跟臺灣派過來的負責人做任何形式上的溝通。臺灣老板是想找個自己人、聽話的人來負責,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并不是聽話的人,我們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內(nèi)地很多具體情況他們也不了解。比如說,負責人規(guī)定,有關(guān)羽·泉的事情,都要直接跟他匯報,但羽·泉就認為:“我們根本不信任他,根本無法溝通,為什么要匯報?!”最后羽·泉就說:“就算他們告我們,我們也一樣要離開滾石。”
羊城晚報:滾石的老板是持什么態(tài)度?
袁濤:老實說,我對滾石充滿感情,那一段歲月給我的幫助還是非常大的,而我也拿出了所有的精力去實現(xiàn)理想。可是目前這個狀況,沒有人來承擔這個責任。我曾經(jīng)跟滾石老板段先生談判過,我對他說:“段先生,如果你相信我,讓我做‘滾石中國’總經(jīng)理,我會讓你掙到比現(xiàn)在更多的錢。”但他選擇了沉默。
羊城晚報:在你心目中,滾石唱片在華語音樂史上應該是個什么樣的地位?
袁濤:就中國人創(chuàng)辦的本土唱片公司來講,我覺得滾石是無與倫比的,它在這么長的時間里給大家?guī)砹四敲炊嗑裆系呢敻缓桶参俊T谶@一點上,沒人能跟它相比。它可能像唱片行業(yè)里的長江商學院。
羊城晚報:你認為滾石的“沒落”,原因何在?
袁濤:從大環(huán)境看,整個唱片市場的銷售渠道和消費群體產(chǎn)生了一個根本性的變化,而很多唱片公司,包括滾石在內(nèi),都沒有在變化中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應對它。從滾石公司自身來看,應該是管理的問題。他不相信我們,我們也不相信他,我們做的所有事情,他都沒有參與過。我非常欣賞一家公司的老板說過的一句話:“本土公司國際化,國際公司本土化。”滾石在內(nèi)地為什么越做越不好?就是因為它根本沒有堅持本土化。你看,哪一家大唱片在內(nèi)地的公司,老板是內(nèi)地人?
羊城晚報:滾石迎來了30周年生日,你有什么感想?
袁濤:首先我很真誠地祝福滾石:生日快樂!但同時也告訴自己:滾石以后只會存在于緬懷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