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影星在重要場合遲到在古今中外都不算什么新鮮事,但在近些年的柏林電影節(jié),尤其是作為開幕影片的發(fā)布會上遲到近1小時的情況也的確并不多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等候的媒體表現(xiàn)出了優(yōu)秀的忍耐力,并未出現(xiàn)不和諧的抗議或者是以噓聲歡迎遲來的主創(chuàng)這樣的場面。發(fā)布會開始后的整體氣氛也相當融洽,幾位主創(chuàng)的回答也笑點頗多,不過值得一提的是,1969年由傳奇影星約翰-韋恩主演的舊版《大地驚雷》似乎就像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始終籠罩在這個新版影片的幕后英雄們頭頂。
科恩兄弟期待歐洲票房 海莉-斯坦菲爾德幕后大賺外快
首先喬-科恩談到的是影片在歐洲的發(fā)行前景,雖然在北美的票房已經(jīng)達到了1.45億美元—差不多是科恩兄弟的最高紀錄,但喬-科恩卻表示對影片在北美的表現(xiàn)并不滿意,也因此對歐洲市場充滿了期待,照他自己的話說,影片在北美恐怕要到DVD發(fā)行后才會真正得到追捧,并“淪為可笑的Cult影片。”對于在歐洲發(fā)行一部美國味濃厚的西部片,伊森-科恩到有自己的看法:“其實相對于當今美國的文化、西部片中所處時代的美國文化更簡單更純粹,更接近他們在歐洲的本源,反而更容易被歐洲觀眾所接受。”
年僅15歲的海莉-斯坦菲爾德靠《大地驚雷》完成了自己的大銀幕長片處女秀,現(xiàn)場的媒體記者通過熱烈的掌聲對她的表現(xiàn)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談到自己的拍片經(jīng)歷以及和諸多大牌電影人合作的經(jīng)歷時,年少老成的海莉相當老練:“對我來說每天的經(jīng)歷都算是一些挑戰(zhàn),但只要跟著劇本走,一切困難也都能迎刃而解,和他們幾個的合作更是其樂無窮。我們相處了幾個月下來,他們對我來說都像父親一樣。”喬什-布洛林和杰夫-布里吉斯還一起抖了個料,稱他們和海莉打了個賭,每說一次臟話都要給她一些錢,結果海莉通過這個賺的錢和她在影片中通過三寸不爛之舌賺到的錢差不多。
傳奇陰影揮之不去 新版主創(chuàng)不買舊版帳
此后,盡管科恩兄弟不止一次的表示兩人是因為讀了小說才決定拍攝本片而不是針對舊版電影做翻拍,還是有數(shù)個記者拋出對舊版電影的比較以及舊版主演約翰-韋恩對杰夫-布里吉斯的影響諸如此類的問題。對此,科恩兄弟不得不強調其實舊版電影和約翰-韋恩對兩人的影響都微乎其微,對于原版影片他們只是在很小的時候看過一次,他們相信約翰-韋恩是個偉大的演員,但又指出如今即使是在美國,年輕一代人最多也就是知道這個名字,根本就不了解他也不了解他的電影,對此海莉-斯坦菲爾德的回答就是最好的證據(jù):在拍這個影片前她壓根沒聽說過這個名字。
杰夫-布里吉斯作為年長的一位也并沒給這位昔日西部片的代言人多少顏面,他同樣表示自己是在看了原著之后才明白科恩兄弟要將這個故事搬上銀幕的決心,對于約翰-韋恩杰夫也僅僅只是客套地稱贊了幾句,并坦言自己從來也沒見過這個人。
喬什-布洛林:約翰-韋恩只是個傳說 《大地驚雷》是個電影
也許是看到其他主創(chuàng)的回答實在很掃記者們的興,在《老無所依》中有不俗表現(xiàn)、但在本片中其實不過只有幾個鏡頭的喬什-布洛林用他的方式來打“圓場”,“好吧,我和約翰-韋恩兄很熟,我們彼此認識很多年了,而且我很贊同他的政見。”(注:此為惡搞,約翰-韋恩與1979年去世,當時的喬什-布洛林年僅11歲。)他說,但玩笑歸玩笑,之后他的話卻頗為有道理:“說實話,舊版的《大地驚雷》只是制造了一個傳奇,人們如今只記得約翰-韋恩,對那部影片卻已經(jīng)記憶模糊,但電影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締造某一個傳奇人物,而新版的《大地驚雷》則是希望能作為一個電影來讓人們記住。”
在北京時間本月28日,《大地驚雷》將在奧斯卡的舞臺上和另外兩大熱門《國王的演講》和《社交網(wǎng)絡》上演一場巔峰對決,目前來說該片相對處于弱勢,希望柏林電影節(jié)首映能為它帶來一些遲到的加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