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上海女人的時候,人們總是會和“精明”、“實惠”、“算計”、“氣質(zhì)好”這些詞聯(lián)系到一起。上海女人是目光銳利的族群,身處這個越來越開放的國際大都市,她們可謂“閱人無數(shù)”,既明確知道自己的位置,又能分辨出他人的分量,于是乎她們的待人接物,總是那么有分寸,舉止也是那么得體,既不失禮節(jié),又見不得勢利,但同時心里藏著機鋒,不容許輕易地吃了虧。當新上海女孩面對上世紀最老土的男女交友方式——相親,她們會如何展現(xiàn)自己的小聰明呢?
點一杯飲料暗藏了對對方的態(tài)度
“我要一杯橙汁,謝謝。”餐廳里,女孩對服務(wù)員說道,然后禮貌地對坐在她對面的男孩笑了笑。男孩子也馬上點完了飲料,開心地跟女孩介紹起自己。這是一對第一次見面的相親對象,當男孩在侃侃而談的時候,他卻不知道女孩已經(jīng)表明了跟他談話的時間不會超過半小時。為什么這樣說?何以見得?很簡單,女孩點了一杯橙汁。喝一杯橙汁需要多久?一般不會超過半小時,若想喝得快些,幾分鐘就能解決。飲料喝完了,談話自然也就結(jié)束了。如果女孩對對方有意思的話,那么她會點一杯可以續(xù)杯的飲料,這樣他們相處的時間才能久一些。這點你想到了嗎?這就是上海女孩的微妙心思。
“相親”這個一度跟老土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詞,如今在上海,幾乎跟每個23歲以上的單身女性都會扯上點關(guān)系。不論是自愿或是被家人逼的,單身的女孩大都有過相親的經(jīng)歷。她們?nèi)钡牟皇悄腥耍钦J識男人的機會……她們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F(xiàn)在的相親跟十幾二十年前的相親真是大不相同了。以前,介紹人要把男女雙方的情況摸得清清楚楚,跟雙方介紹得明明白白,等安排他們見面后還要詢問雙方的“觀后感”,再負責傳遞信息,是繼續(xù)還是結(jié)束。相比之下,現(xiàn)在的介紹人任務(wù)輕多了,只要將男女雙方的年齡、姓名、聯(lián)系電話報給雙方就行了,至于其他信息,好比工作、工資、住房情況等等都由得男女雙方見面時,自行去了解了。
其實很多相信緣分,追求一份浪漫愛情的女孩子在骨子里是抗拒相親的,因為相親目的太直接,是直奔戀愛甚至是婚姻而去的,所以就會少了那份由朋友慢慢品味出愛情滋味的欣喜;也會少了一見鐘情、偷偷觀察心儀男孩的暗自甜蜜。
相親的第一面,幾乎就決定了繼續(xù)或結(jié)束的命運。男女雙方心里都有把秤,男人可能更直接些,第一面只看這個女孩夠不夠漂亮,而女孩子心里就會掂量得更多。如果這個男人,是在工作或是生活中的其他場合相識的,總之不是通過相親,那么女孩會慢慢去了解、熟悉這個男人,很可能愛情就這么不知不覺得來了,這時,女孩對于其他附屬的條件可能就沒那么苛刻了,可以適當放寬要求了,畢竟感情是第一位的。可是,同樣是這個男人,因為是相親認識的,所以第一面就會考慮他的各方面條件是否適合做男朋友、甚至是老公,如果條件不適合,那就直接刪除,免得浪費時間。
其實,誰都明白男女雙方同時一見鐘情的可能微乎其微,在相識的第一秒,誰也不敢保證愛情會不會在兩人之間,在未來的某一秒迸出火花。相親本就是浪里淘沙,讓自己肯花時間去慢慢培養(yǎng)感情或是嘗試著尋找愛情感覺的那個人,必須是符合自己要求的,上海女孩尤其明白這點。
很多上海女孩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但卻沒有男朋友,她們?nèi)钡木褪钦J識異性的機會。雖然相親可能并不那么合上海女孩的心意,但卻是認識更多異性的唯一可行的方法,F(xiàn)在的長輩們也領(lǐng)行情了,知道年輕人喜歡自在些,不要太多壓力,所以做介紹人時,通常把男女雙方的聯(lián)系方式互相傳遞一下就算完成了任務(wù)。至于他們見面后,各自感覺如何,是否能繼續(xù)發(fā)展,也就過問得少了。這點是讓上海女孩塌實地接受相親的很重要的因素。家長、介紹人會強調(diào)不要有心里負擔,合適就談,不合適就當多認識個朋友隨便聊聊,并不是見了面就非要跟人家發(fā)展下去的,所以女孩子抱著見見也無所謂的想法,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相親。
除去對方的外表,其他條件都是需要慢慢去了解的。而直觀地從外表就否決對方,這種情況不是沒有,但一般只在少數(shù)。畢竟,現(xiàn)在的上海女孩不會膚淺地只看男人的外在,但對于男人的外在條件還是有底線要求的。比如身高165厘米的文文就堅決要求對方在170厘米以上,這個要求是從過去的178厘米降下來的,降下來的理由很簡單,文文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清楚地認識到8厘米的差距中包括了太多的好男人,僅僅因為身高就扼殺掉對方,實在可惜?墒钱敽拖嘤H對像一見面,目測到對方身高還不如自己穿雙平底鞋的高度,那這次相親對文文而言實際上就直接宣告結(jié)束了。但是不可能一見面就說再見啊,這是上海小姑娘做不出來的,即使是跟自己沒什么關(guān)系的人,也是要給對方留點面子的,這算是上海小姑娘乖巧而討人喜歡的地方。于是,就出現(xiàn)了只點一杯橙汁的局面。
問停車費打探的是樓盤小區(qū)
“你回去晚了,小區(qū)里車好停嗎?”女孩問身邊的男孩。“我們小區(qū)就是車位少,停車費倒是很便宜的,才5塊錢一天。不過現(xiàn)在也不算晚,應(yīng)該還可以。”“那就好,謝謝你送我回來,再見。”女孩和男孩剛才的對話看似只是無關(guān)緊要的閑聊,但是卻從中了解到了自己想知道的東西。這是她探聽相親對象經(jīng)濟狀況的一條小策略。按天計算停車費,而且是5塊錢一天。很顯然,這個男孩居住的肯定不會是什么高檔商品房,估計就是幾十年前的老公房……
上海女孩給人的感覺是溫婉的、賢淑的,她們不會把自己的欲望直白地表露在臉上,可是這不代表她們心里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每個女孩對未來男朋友都有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在相親時,她們清楚這時的選擇無異是對未來老公的選擇,有要求是必然的。如果對方不符合做老公的條件,那么也沒有多大的必要繼續(xù)交往,浪費彼此的時間了。
上海從當年的十里洋場,到現(xiàn)在的繁華都市,一直隱隱透著一股物質(zhì)的氣息,也正因為這樣,上海才顯得格外迷人。生活在這樣一個大都市的上海女孩,見多識廣,自然要求的也更多。有一句老話是這么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女孩在選擇未來老公時,總是慎重又慎重,因為這是關(guān)系到一輩子的事情。所以關(guān)于對方的學(xué)歷、家境、收入等等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否則,等到彼此有了感情了,等到要談婚論嫁,才知道對方一窮二白,那豈不是太晚了?難道要跟著他在繁華的上海過苦日子嗎?
有物質(zhì)要求并沒有錯,這并不是以金錢來衡量愛情,而是在愛情還沒發(fā)生前,先進行篩選,選擇可以產(chǎn)生愛情的人,以免將來因為面包而影響了感情,這就是相親。但是,直截了當?shù)貑枌Ψ绞杖,家境,有房沒房,有車沒車似乎太過現(xiàn)實,即使上海女孩的確很看中這些現(xiàn)實的條件,但大都在表面上還是不會表露得那么明顯。于是問問對方是怎么來的,坐什么車來的,坐地鐵的話是幾號線?一個問題就能十之八九地了解對方有沒有車,家住在什么區(qū)域,地段好不好。
一系列的對話之后,女孩子對對方的各方面基本條件已經(jīng)有了大致的了解,雖然是靠揣測,但也八九不離十了。這也決定了下次有沒有再約會的可能。如果發(fā)覺對方條件已經(jīng)低過了自己設(shè)下的最低要求線,那么今天的約會也可以找個借口早點結(jié)束了。
偶爾也會遇到不知道怎么跟對方說到此為止的時候,對方滔滔不絕地在說,女孩子總不好意思直接跟他說,我不想談了,我想走了,這又是關(guān)系到對方的面子問題。上海小姑娘就會發(fā)揮自己的小聰明,悄悄拿出手機,發(fā)個空短信給好朋友。不過幾十秒后,小姑娘的手機響了,朋友找她了。于是,小姑娘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跟這個男人說拜拜了,至于分手的時候說再電話聯(lián)系,那只是客氣的寒暄而已了。當然,打電話來的朋友,是小姑娘去相親前就關(guān)照好的,收到短信就來電話“救人”的。
喜歡他就約他看電影
女孩拿著手機,捉摸著該如何給自己心儀的相親對象發(fā)消息。相親以后他們保持著網(wǎng)上聊天,女孩對他的感覺非常好,但不知道為什么男孩總是不提出再次的約會。“難道要我主動嗎?”女孩子是應(yīng)該矜持的,但為了自己的終身幸福,還是要爭取一下。女孩發(fā)了一條短信:我有兩張電影票,本來約了同學(xué)一起去,她臨時說沒空,你有空嗎?不知道這樣的短信能否起到效果。
“相親是一種概率的問題,它的最終排列無外乎就是4種。“你喜歡他,他不喜歡你”,“他喜歡他,你不喜歡他”,“兩人都沒有感覺”,“兩人都有感覺”。對于后兩種沒什么可為難的。至于前兩種,就要好好動番腦筋了。
錢鐘書在《圍城》里有一段精彩的評論:“男人肯買糖、衣料、化妝品,送給女人,而對于書只肯借給她,不買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這是什么道理呢?借了要還的,一借一還,一本書可以做兩次接觸的借口,而且不著痕跡。”男女交往充滿了智慧,彼此猜測,試探,互相推翻,自我推翻,最終才有突破,才有融合。上海女孩在這方面是很有特長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那條短信的內(nèi)容。首先發(fā)短消息這種方式就是比較“拎得清”的,一來不是很直接,可以保持兩人之間的距離;二來可以給對方考慮一下的時間,不打擾到對方的當下工作。看電影是一件比較情侶化的事情,如果對方答應(yīng)了,就表示有進一步發(fā)展的可能性。同學(xué)沒空來,用這樣的借口可以顯示自己的不經(jīng)意,保持女生的矜持和羞澀。這樣的一個短信就能試探出一個男人的心意。
對于好男人,努力爭取是應(yīng)該的,但又不能顯得太主動。男女追求之間有條法則,“你越真實地表達你的感情,他就越會感到為難。”上海小姑娘深諳此道。女孩最終沒有得到肯定的答復(fù),那個男人的回復(fù)是:我那天正好要上班,沒有時間。女孩當然不會去考慮男人回復(fù)的真假,她只是淡淡地說:很遺憾,改天有機會再叫你吧。很簡單的短信來回,既了解了對方的心意,人家暫時對自己還沒有興趣;同時又給對方一個暗示,“我對你是有好感的,否則也不會叫你去看電影了”。所謂“女追男隔層紗”“幸福要靠自己來爭取”,適當?shù)倪M攻也是需要的……
再說相親遇到那種完全沒有感覺的男人,上海小姑娘不會再給他們第二次機會;蛟S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上海女人的勢力,但從上海女人的理解上來說,這其實是為了大家好,“年紀不小了,何必浪費彼此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呢。”不過就算是拒絕,她們也是拿捏得很有分寸的。
據(jù)很多和上海小姑娘相親過的男人反映,上海小姑娘用的最經(jīng)典的一句拒絕的話就是:“你很好,可惜我們不合適。”這句話聽上去很客氣,同時又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她們也保留了自己的后路,“我們不合適”只是在發(fā)展為“戀人”的關(guān)系上不合適,并沒有說發(fā)展為“???友”的關(guān)系上也不可以。這樣的短信對付一般的,比較有自知之明的男人是綽綽有余了。他們在接收到這樣的信息后,通常就會對女孩子保有一段距離,因為已經(jīng)很明白小姑娘的態(tài)度了,他們沒有發(fā)展的可能。
但有時候也會遇上比較“拎不清”又難纏的男人。28歲的小云也是相親專業(yè)戶了。她說自己以前就遇到過一個相親對象,她對那個男人完全沒有感覺,但是那個男人還總是不停地發(fā)短消息、打電話給她。她起初還禮貌地回答:在加班,有事情……她以為對方會明白她的意思,因為她每次的回復(fù)都是簡短到不能再簡短的幾個字。但到最后她發(fā)覺,其實自己的每個回復(fù)都激發(fā)了這個人的再一次邀請。因此,她改變了策略,不再做任何的反應(yīng),打電話就掛機,短消息一概不回復(fù)。一段時間下來,那個男人也就死心了。溫婉是在處理事情的方式上,但是內(nèi)心的決定是不容改變的。
上海女孩子獨立有主見,這是毋庸置疑的。沒有感覺的絕對不會要,喜歡的要主動爭取。上海女孩子又是矜持務(wù)實的,無論拒絕別人,還是去追求別人,她們都保有自己的分寸。如何來把握這兩者的平衡,在兩人的交往中占據(jù)上風(fēng),她們在這方面動足了小腦筋。
心計就是上海小女人的務(wù)實
相親是上世紀流行的,可現(xiàn)在又流行回來了,說起來其實還蠻讓人傷心的,在資訊如此發(fā)達的現(xiàn)在,竟然還要靠婆婆媽媽們的介紹,去認識一個異性。但現(xiàn)在的社會情勢又擺在面前,大齡女人難嫁,這幾乎已經(jīng)成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普遍現(xiàn)象。無論是在哪個征婚現(xiàn)場,都是女多男少,而且是優(yōu)秀的女人多,優(yōu)秀的男人少。無奈之下,很多女孩子不得不走上了相親的道路。
有人說,現(xiàn)在的相親就好像面試,問工作經(jīng)歷,問收入,問職位……有個調(diào)查還說,上海白領(lǐng)女性在各類相親活動中最常問的前3個問題就是:“你買房了嗎?”“你買房貸款了嗎?”“你的房貸還剩多少?”這或許讓很多男人有點受不了,上海女人太務(wù)實,太貪圖物質(zhì)了。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上海女人的聰明,知道相什么?親什么?
有位哲學(xué)家說,愛情與現(xiàn)實無關(guān),但婚姻卻與社會相連。所以當我們的社會物質(zhì)的作用越來越大的時候,作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社會弱勢群體-女性同胞們就舉起了“有房有車”的大旗。“既然選擇了相親,就要把門檻都設(shè)好,否則和誤打誤撞有什么區(qū)別呢?”上海白領(lǐng)女人的問題有些直接,但也實際。感情是需要一定經(jīng)濟基礎(chǔ)的,何況白領(lǐng)的女人要找白領(lǐng)的男人,門當戶對也不為過。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上海女孩子的相親標準有她們一貫的風(fēng)格,無論是30年前還是現(xiàn)在,其實透露的正是一種獨特的上海市井文化。就像馬尚龍先生在《上海女人》一書中敘述的那樣:比如30年前,“身份是黨員,身體像運動員,賣相像演員,工資像海員,頭子像駕駛員。”這個順口溜是當時上海女人的擇偶標準。
我們可以在“五大員”中,發(fā)現(xiàn)上海女孩子的擇偶標準是實惠的,可操作性,不好高騖遠,定位準確的;它很物質(zhì)化,卻又不是唯“物”主義者。它體現(xiàn)的是上海女人做一個小女人、做一個好女人、做一個乖女人、做一個巧女人的道德潛準則。“身份是黨員”,其實并不是當年上海小女人政治覺悟高,而是當時社會有一個基本印象,“黨員”應(yīng)該是個好人,有上進心。
“運動員”和“演員”,看似有點荒唐,但是如果從上海小女人精神追求的層面去分析,都會覺得值得推崇——即使在“性別美”被徹底扼殺的時候,上海女孩子仍舊以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心目中男人的理想。
“工資像海員”,還最好是國際海員,因為海員有津貼,雖然也知道嫁給一個海員,就將常年分居,被稱為守活寡,但是上海女人這一份要鈔票的精神堅韌性是不可動搖的。“頭子像駕駛員”,那是覺得丈夫應(yīng)該路路通,丈夫頭子活絡(luò),是一個家庭的活力,也是一個家庭的核心競爭力。
總結(jié)下來看,上海女人擇偶標準的精神內(nèi)核:妻為小,夫為大,男人是一個家庭的脊椎,女人就應(yīng)該嫁給一個托得住的男人。上海一直充滿了悖論,最智性的女人,在最先進的城市里,卻又最自愿扮演一個相夫教子、賢妻良母的角色。
今天,在上海這么一個最開化的、文明程度最高、女性平均學(xué)歷最高的城市里,女人的大多數(shù)認同仍然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這其實也是她們小女人意識的反映。要想嫁得好,就要“功于心計”,在相識相親的最初就把對方做一個全方面的探測,包括經(jīng)濟實力,身體健康,性格愛好,七大姑八大姨的家庭背景,都要了如指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