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琴(1930年1月13日——),原名李瑞琴,廣東順德人,粵劇界出身,香港粵語電影演員。早年居于澳門,入讀勵群小學(xué);從小愛好粵劇,十六歲正式踏足舞臺,曾有「二幫王」(「二幫」即粵劇中的第一女配角)之稱。
李香琴黑白照
簡歷
由1956年起,李香琴曾主演百多部粵語電影,首部作品為《黃飛鴻三戲女鏢師》。
李香琴以扮演反派角色著稱,尤以奸妃、后母、情婦等形象最突出,與余麗珍的東宮娘娘形象分庭抗禮。第一部扮演反派角色的電影為《鴛鴦江遺恨》(1960)。其他著名作品包括:《漢武帝夢會衛(wèi)夫人》(1959)、《街市皇后》(1964)、《九九九離奇三兇手》(1964)等等。由于她曾扮演西宮娘娘,而之后飾演的多是陰險角色,故有「西宮琴」的外號。
1964年,與譚倩紅、任冰兒、朱日紅等人結(jié)義金蘭,號稱「九大姐」。李香琴排行最長。她們合資拍攝過一部作品《香城九鳳》,并由幾位金蘭姊妹擔(dān)綱演出。
1974年,與譚炳文合辦「歡樂影片公司」,首次以主角身份演出喜劇《大鄉(xiāng)里》。1976年,又獨資自組「李氏電影公司」,出品過著名喜劇《你系得既》。
1972年,李香琴加盟無線電視,成為長壽綜藝節(jié)目「歡樂今宵」臺柱之一,與譚炳文合作的《大鄉(xiāng)里》,更是大受歡迎,后更拍成電影。并參演多部電視劇,著名的有:《親情》(1980)、《網(wǎng)中人》等等。李香琴轉(zhuǎn)投電視之後,一改戲路,由奸角改飾演慈母的角色,深獲好評。
在atv拍攝《飄零燕1,2》等,
在tvb拍攝《他來自江湖》,《倚天屠龍記》等。
2008年她主演的《溏心風(fēng)暴2之家好月圓》在tvb翡翠和高清翡翠熱播,最高收視率50點。
演出電視劇
亞洲電視
1990年:《代代平安》
1990年:《還看今朝》飾 姚文珠
1991年:《大提琴與點三八》飾 Madam呂
1991年:《勝者為王》
1991年:《豪門》
1992年:《八婆會館》
1992年:《勝者為王Ⅱ·天下無敵》
1992年:《鐳射劇場:七十二家房客》
1993年:《銀狐》
1993年:《中國教父》
1994年:《城中姊妹花》飾 任燕
1994年:《碧血青天楊家將》飾 佘賽花
1994年:《碧血青天珍珠旗》飾 佘太君
1994年:《九品芝麻官》
1994年:《戲王之王》飾 花艷紅
1994年:《中國教父Ⅱ再起風(fēng)云》
1995年:《包青天·英雄本色》飾 嬤嬤
1995年:《包青天·義膽柔情》飾 嬤嬤
1996年:《飄零燕Ⅱ孤星淚》
1996年:《再見艷陽天》飾 金鳳芝
1997年:《萬事勝意》飾 方綺紅
1997年:《我來自潮州》飾 四嬸
2002年:《法內(nèi)情2002》飾 三妹
2002年:《伴我同行》飾 玉觀音
2004年:《愛在有情天》飾 孫二奶奶
2005年:《喜有此理》飾 白雪
2006年:《大城小故事》飾 梅翠翠
2009年:《家有喜事》飾 余太
無線電視
1974年:《乜都得先生》
1976年:《狂潮》飾 程太
1977年:《家變》飾 施李慕蓉
1978年:《奮斗》飾 徐狄筱梅
1979年:《網(wǎng)中人》飾 方楊慶云
1980年:《風(fēng)云》
1980年:《親情》飾 蘇瑞芳
1980年:《輪流傳》
1981年:《火鳳凰》
1982年:《萬水千山總是情》飾 阮大娘
1983年:《鴨仔里春光》
1983年:《奶奶早晨》
1984年:《生銹橋王》
1984年:《家有嬌妻》
1984年:《楚留香·蝙蝠傳奇》飾 金太君
1984年:《香江花月夜》
1985年:《呂四娘》
1985年:《我愛伊人》
1985年:《楊家將》飾 杜大娘
1986年:《寶蓮燈》飾 竇小娥
1986年:《陸小鳳·鳳舞九天》 飾 花夫人
1986年:《流氓大亨》飾 方謹(jǐn)昌(萬梓良飾)母親
1986年:《赤腳紳士》
1986年:《倚天屠龍記》飾 滅絕師太
1987年:《大運河》飾 獨孤皇后
1987年:《生命之旅》
1987年:《正印冤家》
1988年:《誓不低頭》飾 舅母
1988年:《當(dāng)代男兒》
1989年:《花月佳期》
1989年:《他來自江湖》飾 明師奶
2008年:《溏心風(fēng)暴2之家好月圓》飾 佘君麗(甘老太)
未播映:《盛世仁杰》
未播映:《金裝豪門》
未播映:《風(fēng)云豪門》
演出電影
黃飛鴻三戲女鏢師(1956年)
腸斷江南燕子歸(1960年)
街市皇后(1964年)
大鄉(xiāng)里
你系得既
與龍共舞(1991年)飾 龍家俊之母
家有喜事(1992年)飾 奶奶
家有囍事2009(2009年)飾 余太(Selina)
二級演員。浙江嵊縣人。1944年入科班學(xué)戲,1952年參加溫州市越劇團工作。為浙江省劇協(xié)會員、著名越劇老生。她的唱腔蒼勁富有韻味,表演方面博采眾長,吸收了京昆表演藝術(shù),融合在越劇之中。尤欽慕并追求京劇麒派的做功,平時著重對生活的觀察和積累,經(jīng)過提練化為表演藝術(shù)素材。善于刻畫人物性格,戲路很廣,曾成功地塑造了古裝戲中的王延齡、屈原、況鐘、程嬰、宋江、施愚山;現(xiàn)代戲中的許云峰、魯貴、座山雕等多個藝術(shù)形象。特別在《啼笑因緣》中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沈三弦”而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1954年作為青年演員在浙江省第一次戲曲觀摩演出中扮演《秦香蓮》中的王延齡獲三等獎,以后曾多次在省、市戲劇節(jié)和調(diào)演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