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間共識的說法:幾十年來,日本國只有兩位明星,一位是石原裕次郎(1989年去世),另一位是木村拓哉。木村又被屢屢稱為“國民偶像”“平成(以來的)大明星”(平成元年為1988年)、“日本的top star”、“天下的木村拓哉”。
成長記事
木村拓哉 1972年11月13日生于東京,上小學前搬到千葉縣千葉市生活。小學因父親工作調動經常換學校,長相過分秀氣像女孩,受到群欺。木村出生時父母均二十出頭,每周帶木村在海邊與野外露營,使木村與大自然極為親近。母親擅長料理,父親對木村進行的是斯巴達式的嚴酷體罰教育。雙親對于小時木村拿回獎狀都視若無睹。木村學自行車的經歷就是被父親帶到高坡上,扶幼小的木村騎上座位,父親一推便放開手,只有幾歲的木村沖下斜坡時被摔得很慘,但第二次他就掌握要領學會了騎車。學游泳也是如此。父親把完全不會游泳的小木村直接拋入大海,看著他掙扎而袖手旁觀,令木村差點被淹死。15歲時,木村的姑母瞞著木村和他的父母偷偷把木村的簡歷寄往Johnny's事務所,當時對演藝圈毫無興趣的木村接到“請來面試”的電話時,“別開玩笑了!”地予以回絕。但該事務所又破例打來七八次電話,最后母親勸木村:“也有很多人想要被錄取的,你就去看看,就當是增加一點人生經驗吧?”。木村去面試那天被安排與很多人一起跳舞,不會跳舞的木村被激起了好勝心。雖然是去面試,當場就有數名女生給他遞上愛慕的信并索要簽名,少年木村自然頗為欣喜。通過甄選后,木村發(fā)現課程表像社團活動一樣,于是干脆答應加入事務所。此舉遭到父親強烈反對甚至提出如果木村加入就脫離父子關系,但這對當時叛逆的木村來說卻起了反效果。
1987年,11月,初二的木村正式加入Johnny's事務所。
1988年,3月,事務所安排木村與另外5位男孩組成了6人團體SMAP(96年森且行退團)。
1989年,木村考入當地名校千葉高橋,后因演藝活動集中在東京,高二的木村只身離家,住在東京的姑母家中,同時轉入代代木高中。
1989年,剛滿17歲的木村被國際著名的舞臺劇大師蜷川幸雄選中,參加了根據唐十郎作品改編的舞臺劇《導盲犬》的演出,從此迷上表演,被業(yè)內評論家稱贊“具有天生巨星光芒和令人難以忘懷的魅力”。
1990年,出演單元劇《弟弟》和《拄著拐杖的橄欖球員》,演技獲得好評。
1991年,木村高中畢業(yè)。smap發(fā)行第一張單曲正式出道。
1992年,出演北川悅史子編劇的女同作品《是誰偷走我的心》,深得北川賞識。
1993年,在其成名作《愛情白皮書》中擔任配角,其自然的表演為他贏得了TV guide和TV life的最佳男配角獎,同時也征服了觀眾,壓倒男女主角成為觀眾的最愛,在片中佩戴的笨重黑框眼鏡隨之風靡一時。年初,在有“人氣風向標”之稱的《ANAN》雜志“最喜愛的男星”排行榜上取得第五名。
1994年,首部電影中的出色表現贏得了「石原裕次郎新人賞」,而后《青春無悔》中的角色引發(fā)青少年一代尤其是男性的追捧和模仿,在日本帶起長發(fā)風潮并輻射整個亞洲。下半年,登上權威雜志《anan》的“最受歡迎男藝人”排行榜首位,并蟬聯至今(截止到2008年現在)。
1995年,根據Dentsu Communication Institute Inc.的調查,“Kimutaku現象”在那年創(chuàng)造了1520億日元的經濟效益,他的名字成為“美男子”的代名詞。公眾對他的昵稱“Kimutaku”(木村拓哉Kimura Takuya的縮寫)家喻戶曉,并于次年被編入字典。所拍攝廣告因為太受歡迎,所有海報一經貼出便被人撕走,難以承受更換費用的商家只好雇傭全副武裝的警衛(wèi)來看守海報,成為當年的一大怪現象。同年,受邀出演《御法度》中美少年加納一角,由于種種原因電影推遲三年才開拍,大島渚在《御法度》公映時還強調沒能讓木村主演是他最遺憾的事。
1996年,年初木村為KANEBO唇膏代言,成為首位為女性化妝品代言的男性名人。春季,憑借《長假》的出色表演和驚人收視率,木村獲得“日劇天王”封號。12月12日,他自己策劃并通過自己的事務所(以父親名義注冊)自費出版了同名寫真集,這段小插曲在Johnny's事務所歷史上是第一次發(fā)生也是最后一次。這本名為《木村拓哉》的寫真集成為日本男性寫真史上唯一的超級暢銷作品,其藝術性與大膽出位也受到各方高度贊賞。寫真集在亞洲很多地區(qū)引起轟動,王家衛(wèi)也被其中一張木村穿著中國宮廷女裝的照片吸引,于次年邀請木村出演《2046》。盡管首次運作獲得極大成功,木村個人的事務所還是在不久之后便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1997年,木村近乎歇斯底里的危險氣質成為他表演“BAD BOY”的潛質。他在日劇《GIFT》中玩蝴蝶刀,造成大量因少年模仿他而發(fā)生的傷害事件,迫使劇組不得不在播放前刪減木村玩刀情節(jié)。次年初相繼發(fā)生幾起刑事事件,其中一起是學生刺死老師,而那位學生向警方供認自己是模仿木村在《Gift》里的角色。日本媒體不從社會自身找原因,而紛紛指責該劇和木村,《GIFT》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