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大地震》主創(chuàng)人員馬不停蹄趕往廣州,在中山紀念堂舉行全國巡回宣傳第四站的廣東首映。昨天中山紀念堂創(chuàng)造了全國電影單片單場超2000人次、票房超10萬元的新紀錄,羊城觀眾在淚流滿面中看完整場電影。電影放映結束后,總制片人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導演馮小剛攜主創(chuàng)徐帆、張靜初、李晨、張國強、陸毅、張子楓登臺,觀眾集體起立向馮小剛和演員們致敬,爆發(fā)了長久的熱烈的掌聲。
從昨天的效果看,整個電影充滿淚點,幾乎沒有一個觀眾不是哭著看完電影的。主創(chuàng)們向情緒激動的觀眾們鞠躬致意,馮導表示:“希望電影能給大家?guī)砀袆?使我們珍惜自己的生活,珍惜自己的親人。”
整部《唐山大地震》猶如釋放一個個催淚彈,隨著劇情的展開和深入,觀眾不住流淚。雖然是在講述一個大悲劇故事,但是其中充滿了人性的細節(jié),到了影片結尾,播放到母親與女兒雙雙下跪相認的情節(jié),此時,再堅強的觀眾都被感染,全場哭聲一片。
不少觀眾對張國強扮演的父親尤為肯定,一位觀眾哭著說想抱一抱張國強,“這份父愛表演得太讓人感動了”。女主角徐帆說,“如果你喜歡這部電影,被它感動,請回家后抱一抱你的親人。”
有一位觀眾在提問環(huán)節(jié)說,《唐山大地震》中讓她感同身受,片中母親和女兒許多不可化解的糾葛矛盾直入人心。“我?guī)畠喝タ础栋⒎策_》,雖然好看,但是根本無法抵達內心,《唐山大地震》贏了。”
雖然觀眾好評如潮,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電影里有不少明顯的植入廣告,有點煞風景。比如飯桌上一瓶“劍南春”,本來是感人的橋段,卻讓現場發(fā)出一片噓聲。有觀眾認為,在這樣一部感情深刻的電影中植入過多廣告,打亂了整個電影的節(jié)奏和意境,是馮小剛最大的敗筆。
馮小剛如何炮制催淚彈
昨日,在《唐山大地震》廣州首映前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馮小剛攜主演徐帆、陸毅、張靜初、李晨、張國強亮相。
《唐山大地震》一直被外界稱為“超級催淚彈”,在香港試映時,舒淇甚至曾說自己“感動得用掉了兩包紙巾”。在悲情與災難大片充斥的今天,要讓哭覺神經已經略有麻木的觀眾感動,馮小剛到底有何招數?馮小剛如何炮制催淚彈?昨天發(fā)布會上馮導詳細向大家解答了這個問題。
招數一:
感動別人先感動自己
要感動別人就要先感動自己,馮小剛說自己從看這部影片的原著小說到劇本,都一直不停地擦眼淚。特別是看劇本時,他幾乎是濕著眼睛看完的。“很多人說電影結尾母女相見的場景很震撼,很讓人感動,但其實中間有很多片段跟段落都是很感人的。”
2005年時,馮小剛曾揚言退休,卻一直拍片不斷。對此,馮小剛解釋,那時候是真累了,累得不得了,但是突然看到了好的劇本,就會燃起拍戲的激情。“所以,關鍵是好劇本。”
招數二:
群眾演員有真情實感
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僅主要演員們體驗生活、揣摩角色的感情,努力演“真”,連群眾演員的表演都要求細膩真實。為此,馮小剛特地請來了經歷過唐山地震的人們參演。“全片結尾那個退休的老工人站在墳前,跟墓碑上的人說話,這個老人就是真的唐山人。”
那些活下來卻痛失至親的唐山人的情感,在一場祭奠親人的戲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那些唐山的群眾演員在燒紙時,會跟自己的親人說話。我堅持要錄下這些聲音,因為也許看不清他們的眉眼,但嗚咽的哭聲卻是能往觀眾心里去的,那都是他們內心要說的話。”在馮小剛喊“卡”后,有些群眾演員泣不成聲、癱坐在地上,依舊沉浸在對親人的思念中。
招數三:
描寫一個家庭打動人
7月12日,《唐山大地震》在唐山舉行了“萬人首映禮”,偌大一個體育場里,不少觀眾流淚。7月18日,《唐山大地震》在香港首映,同樣感動了許多人。在差異如此巨大的兩座城市里,都能取得共鳴,馮小剛說親情被撕裂后內心的傷痛是沒有地域性的。“這樣的情感即使放在別的災難面前也同樣成立,都是一種摧毀和折磨。”
在這樣一場災難中,找到一個具體的家庭、具體的人,講述他們的故事,馮小剛認為這是打開觀眾心房的鑰匙。他自我評價說:“我很有誠意地在拍這部電影,盡心盡力了,對自己有交代。扣在我頭上的帽子,無論是贊美還是詆毀,都任人評論去吧。”
兩大院線負責人回應
票價80元算不算貴?
之前華誼兄弟方面曾宣稱,這次《唐山大地震》的保底票價將從30元升高到35元,因此有媒體宣稱,院線將把這一部分“損失”直接轉嫁給消費者,把這部電影的票價提高。但根據記者了解,廣州兩大院線并沒有這樣的舉措。
根據廣州兩大院線負責人解釋,這個所謂的“保底票價”其實只是合同票價,“就是片方跟院線簽約時在合同中注明的最低票價。而合同票價一般只對首輪放映、也就是頭兩個星期的放映作出限制,之后影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票價。”
不過,就算廣州院線宣稱《唐山大地震》沒有“提高”票價,這部電影正常上映的票價依然達到了80元。就算是傳統(tǒng)的半價日(現在已改稱為“特價日”)電影院依然有錢可賺,而對于一些團體包場,每張票的價格同樣也不會低于所謂的“合同價”。對此,中影南方新干線負責人邱晴表示,因電影長度而適當改變票價,乃全世界慣例,“《阿凡達》的市場票價就比其他電影要高,而《泰坦尼克號》當年更是賣到了50元一張票,比同期其他電影貴出5元。因為一般長度的影片,影院一天能放9場,但《唐山大地震》就只能放5場,而包括電費在內的很多花費卻都是一樣的。”
至于《唐山大地震》定價80元算不算貴,邱晴表示這完全正常,因為之前也有電影出現過這個票價。“這算不上漲價,F在物價那么高,沒漲價其實就是降價了。如果電影算是生活普通消費,食用油、青菜和綠豆都漲價了。當年《泰坦尼克號》上映時,票價50元,但那時房價才多少錢?現在房價多少?電影票又是多少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