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湯唯復出的影片,《月滿軒尼詩》獲得眾多關注,湯唯也戰(zhàn)勝歌神張學友、影后鮑起靜,成為該片最大的賣點。幸運的是,湯唯復出的這部片子到目前為止贊聲一片。
24日,著名影評人譚飛看完《月滿軒尼詩》后,在博客中盛贊湯唯在《月滿軒尼詩》中的表現,稱她是可以橫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不凡女子,“《月滿軒尼詩》是香港標簽的‘剩男剩女’愛情錄,岸西不是張愛玲,香港也不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湯唯卻可以是橫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不凡女子化身。你很難說湯唯把愛蓮演得很當下,她還是那樣,敢作敢為,嘴唇緊抿,眉心微鎖,一如《色,戒》里王佳芝的樣態(tài)。她把人生真正當成了自己的人生。”
而湯唯的表現也被認為超越了片中其他大腕,“平心而論,張學友、鮑起靜、李修賢都演得不錯,但最吸引人的當然是湯唯。湯唯的氣質無疑是天生文藝范兒的,勻稱、修長、高挑,每個動作都有不同于某些女演員的自然,披肩發(fā)、牛仔褲的樸實里蘊含著青春、生命的張力。無論是廣東話道白,還是臉部的某些細小變化,情緒的遞進,都可看出湯唯在無奈蟄伏兩年時間內的用心。在《月滿軒尼詩》里面,看不到任何跟欲有關的具體而微動作,但湯唯依然讓人記憶深刻。她把自己對愛、對愛蓮的理解化成輕撫軒尼詩道的夜風,不需熾熱,撲面清香。”
譚飛表示,湯唯作為一個演員的修養(yǎng)和強大的內在,注定了她的未來將是一片光明,“湯唯在《月滿軒尼詩》里的一顰一笑、動作思索,展現得最充分的是她不同流俗的演員修養(yǎng)。我曾經把湯唯視為體制下的弱者,看完電影,我發(fā)現,她內在的力量比我想象的要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