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拍片《拉貝日記》展現了拉貝領導的南京國際安全區(qū)國際友人,在1937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過程中救助中國平民的感人故事,由于影片以“第三方視角”切入故事敘述,因此更著力描寫主人公拉貝以及其他國際友人的義舉,并以此進行藝術的升華,與《南京!南京!》冷靜展現大屠殺的殘酷不同,《拉貝日記》更注重表現個人英雄主義。
新影聯院線市場總監(jiān)李寧認為,《南京!南京!》采用的是日本兵的視角,它直接以戰(zhàn)爭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展示的是南京大屠殺本身,而《拉貝日記》則是將南京大屠殺作為背景融入敘事過程中,拉貝才是講述的主角,因此這兩部片子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世紀環(huán)球電影院線副總李國新認為,《拉貝日記》與《南京!南京!》各有千秋,但《拉貝日記》采用外國演員擔任主要角色,在國內市場缺乏一定的認知度,可能會給票房帶來風險。
據了解,4月22日《南京!南京!》將在全國上映,《拉貝日記》雖然上映日期比《南京!南京!》晚一周,但也將在4月22日前在上海、廣州和北京三個票房重鎮(zhèn)提前點映。盡管雙方商業(yè)博弈此起彼伏,但兩部題材相同、拍攝角度不同的電影一周內同時上映本身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資深電影評論員顏子悅對記者說,我相信兩部影片在拍攝時都是非常真誠的,雖然角度不同,但應互相尊重。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影片不是拍得太多,而是太少,只要參與,就是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