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一尊高3.8米的劉長春銅質(zhì)雕塑在大連奧林匹克廣場中心與廣大市民見面。雕塑整體動感強、線條流暢,生動再現(xiàn)了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的起跑雄姿。 新華社發(fā)(劉德斌 攝)
新華網(wǎng)香港8月14日奧運專電(記者裴闖 呂諾)北京奧運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76年前只身代表中國赴美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劉長春的故事被搬上銀幕。14日在香港上映的電影《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洋溢著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自強不息、奮力拼搏的奧林匹克精神,深深打動了觀眾。
劉長春是上世紀30年代中國的“短跑王”。1932年第十屆奧運會舉辦時,中國東北三省被日本侵占,內(nèi)憂外患的國家連運動員出國經(jīng)費都難以支付。日本強迫劉長春代表偽滿洲國參加洛杉磯奧運會,被劉長春斷然拒絕。他含淚告別妻兒,歷盡艱險逃出日軍重圍,輾轉(zhuǎn)找到張學(xué)良將軍資助赴美船票,經(jīng)過23天的海上漂泊,終于代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站在奧運會賽場上。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首次以電影的方式講述劉長春的故事,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為影片題寫了英文片名。記者14日在銅鑼灣時代廣場電影院看到,不少觀眾排隊等候入場,其中既有年輕的情侶,也有白發(fā)老人帶著小朋友前來觀看。
當(dāng)影片中單刀赴會的劉長春終于高舉中國國旗出現(xiàn)在奧運會開幕式上時,記者看到,鄰座的香港市民陳小姐輕輕用手抹去眼中的淚花。
香港市民侯小姐對這部電影期待已久。她說:“76年前,擁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國只能派出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比賽;2008年,中國不僅成功舉辦奧運會,更在高手云集的奧運賽場摘金奪銀,連續(xù)幾天在金牌榜上領(lǐng)跑。今昔對比讓我們感覺到,中國甩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真正迎來了民族的強大和復(fù)興!”
年過六旬的香港市民馬先生手牽小孫子前來觀看,他對記者說:“國家現(xiàn)在越來越富強,但是苦難的歷史不能忘記。我要讓小孩子從小就知道,我們中國人要自強不息,只有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才能獲得世界其他民族的尊重。”
影片出品人陸綺華說:“這部影片體現(xiàn)了中國人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也體現(xiàn)了參與、拼搏、奮斗的奧林匹克精神。希望這部影片能讓更多人了解奧運會的意義、參與奧運盛事并感受奧運會帶來的喜悅。有了大家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就能把1932年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變成今天13億人的奧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