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
作為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金爵獎評委之一,陳沖昨天令人意外地出現(xiàn)在了傳媒大獎的看片現(xiàn)場,原來她是特意為自己參與演出的傳媒大獎入圍影片《十七》現(xiàn)場助陣的。對于正在評選中的金爵獎,陳沖閉口不談,對于《十七》,陳沖卻是興致勃勃,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早過了充當花瓶的時代。
為孩子放棄當導演
在《太陽照常升起》里,陳沖的表現(xiàn)精彩,姜文導演的有人送她“黃金配角”的稱號。對這一稱號她也樂于接受:“只要是好角色、有內容,哪怕只有5分鐘,我也樂意接,管他主角配角呢!”
身為母親的陳沖如今一提到孩子,多少會有些內疚,并且為此放棄了自己鐘愛的導演事業(yè):“說實話,像我們這些事業(yè)女性來說,家庭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拍這部《十七》的時候,我小女兒第一天上學,但我不能陪她去學校,也不能幫她買書包、買校服,但這些對于孩子來說應該都是很重要的吧。有時候真的想歇幾年,好好做一個好母親。”為此,陳沖也不像前幾年那么拼了,當導演的夢想也暫時擱到一邊,“當導演一做就得一年半,甚至兩年,對我這個人生階段來講太不合適了。”拍《十七》讓她對母親、對愛有了全新的認識,“《十七》是一部以兒子的視角來看待母親和母愛的,母愛讓兒子覺得有一種窒息感。這一點給我很多啟發(fā),因為我一般都是從母親的角度來想問題的,總是想掌控一切。”
早過了花瓶年代
隨著年齡的增長,陳沖漸漸將事業(yè)重心移向國內。她坦言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反思自己在美國的演藝事業(yè),陳沖總結自己“演來演去,就是演了一些異國情調的花瓶,毫無意義,缺乏與自己切膚的體驗。”陳沖感嘆,經過這么多年,現(xiàn)在已經遠離了花瓶的年代,更想演一些跟自己內心有感應的角色。
身為評委,陳沖對于參賽片的情況卻不像別的話題那么侃侃而談,陳沖只是簡單地透露道:“現(xiàn)在我才看了5部,究竟怎么樣現(xiàn)在肯定不能說。”但陳沖顯然十分享受看片審片當評委的過程,“評委都很厲害,王家衛(wèi)就不用說了,丹麥的導演很棒,以色列的女演員我以前就認識,還有日本的桃井薰,跟他們在一起看片討論很開心,可以看到別人的角度,這是一個令人享受的學習的過程。”本報記者|吳軼凡|文|朱良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