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醫(yī)大道公》劇照


《神醫(yī)大道公》劇照


《神醫(yī)大道公》劇照
新浪娛樂訊 古裝神話劇《神醫(yī)大道公》即將赴臺取景拍攝。該劇是根據(jù)流傳在福建閩南地區(qū)的古老傳說改編而成的,劇中情節(jié)極具閩南特色,連劇中人物名稱都十分講究。鄭少秋飾演的保生大帝有兩個徒弟,他們分別叫“二舉”、“四進”,暗戀“保生大帝”并時刻給予他幫助的紅顏知己叫“三紅”,這些名字都源自廈門民間習(xí)俗——“博餅”。
提及“博餅”文化,臺灣當(dāng)家花旦廖家儀信手拈來,據(jù)她介紹,“博餅”,也叫“博中秋餅”、“博會餅”,每會63塊餅,設(shè)“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全會大小餅以63塊為單位,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取民間流行的賭具骰子6顆,放在大瓷碗內(nèi)投擲,依次為序,讓參與者博弈玩耍。主演鄭少秋在劇組里年紀(jì)最大,但他卻是最活潑的人,他特意從劇組找來骰子與眾演員玩起了“博餅”游戲,可鄭少秋“賭場失意”,接二連三地失利,按照游戲規(guī)則,他是最小的“一秀”,而在劇中飾演二舉的郭冬臨卻是“狀元”。“秋官”不服氣便拿角色名與演員開玩笑,叫“二舉”、“四進”分別為“不舉”、“不進”,稱“三紅”為“落紅”,“黑龍”、“白虎”分別喚作“小黑”、“小白”,就像叫自家小狗一樣,但大家都不能以此開鄭少秋的玩笑,因為他扮演的是保生大帝,神仙的玩笑可開不得。
電視劇《神醫(yī)大道公》的拍攝臨近尾聲,眾演員早已提前做好殺青后的安排,郭冬臨表示該劇殺青后回北京籌備自己的下一部戲;廖家儀說拍完戲會回臺灣好好陪陪父母,如果有可能會把二老接到臺灣的片場看看;鄭少秋則透露,回香港最重要的事就是休息,連續(xù)3個月的“車馬勞頓”讓他有些疲憊,他還計劃帶上放暑假的女兒們一起外出度假,享受一下天倫之樂。(文/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