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從比亞迪的成本結構中(鋼鐵10%、發(fā)動機和變速箱25%、其他部件45%、人工10%、攤銷折舊7%、其他3%)看出,10%的人力成本遠高于其他車企5%的比例,由于“罷工門”導致的車企加薪,無疑會加重比亞迪的人力成本比例。這也為此前采用“人海戰(zhàn)術”的比亞迪帶來不小的壓力。
隨著M6等產(chǎn)品的推出,比亞迪接下來的營銷策略已經(jīng)打上“以價值競爭市場”的烙印。后續(xù)如S6、L3等車型也都集中在10萬元以上的價格區(qū)間。但這些車型依舊沒能擺脫模仿的影子,長期以來的“低價競爭”策略依舊在延續(xù)。這對比亞迪而言,并不是其在傳統(tǒng)汽車領域的長久之計。
同時,盡管比亞迪對新能源汽車信心滿滿,但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新能源技術和市場遠未成熟,在短期內,比亞迪要想使新能源從“綠色噱頭”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依舊不現(xiàn)實,“比亞迪需要在傳統(tǒng)汽車領域有一次更深入的思考和調整。”
比亞迪似乎已經(jīng)認識到這一點,“在調低今年的銷量目標的同時,下半年,除已經(jīng)上市的M6外,還有L3、G6、I6等車型推出,這些車型都有比亞迪目前最好的技術,目的是去沖擊合資品牌車型的市場份額。”比亞迪銷售公司副總王建均表示,“努力提升高附加值車型在公司整體銷量中的比重,是下一階段的重要工作。”(來源:時代周報 余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