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車蔬菜,千里進京,價格始終波瀾不驚,每斤獲利不過一毛錢。然而在從批發(fā)市場到市民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其價格卻“野蠻上漲”,連翻幾個跟頭。近日,記者跟蹤了一次西紅柿的瘋狂漲價之旅,發(fā)現(xiàn)蔬菜在“最后一公里”流通,至少要被扒五六層皮,由此也揭開了菜價“飆漲不落”的玄機。
批發(fā)商:千里進京只賺2050元
8月26日下午2點,新發(fā)地農(nóng)貿(mào)批發(fā)市場西紅柿批發(fā)專區(qū),掛著冀、魯、吉等省牌照的運輸車輛分列在狹窄的過道兩旁,成箱的西紅柿摞得一人多高,批發(fā)商多坐在車的尾部,眼巴巴看著來往如梭的菜販子。
“你看這像缺貨的樣子嗎?”來自吉林榆樹市的郭先生順手指了一下滿地的西紅柿說,“下午5點,如果還賣不完,就1斤九毛或1塊錢處理了。”
郭先生給北京晨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每車總貨量約18000斤,收購價為0.8元/斤。雖然運菜車不用交過路過橋費,但車是租來的,除去付給車主3000元運費,還要加上批發(fā)市場收取的進門費150元,再加上他們一行3人每天吃喝費用100元,按賣掉一車貨需時兩天計算,一車貨到了北京,成本總價為17750元。
“拿總成本除以總貨量,每斤西紅柿到達批發(fā)市場的成本價大約是1元/斤。”郭先生說,就按每斤西紅柿賣1.1元計算,18000斤的貨他最多能賣19800元,刨除成本17750元,剩下的就是此行的利潤:2050元,“如果再刨除貨物腐爛的損耗,我千里進京販賣西紅柿,每車貨只能賺到1500元。”
記者核算了一下,按每斤西紅柿盈利0.1元計算,郭先生的利潤率為10%,而如果按目前的終端消費市場上西紅柿3元/斤計算,產(chǎn)生在“最后一公里”的2元利潤總額中,他只占了5%。
中間商:
許多利潤用來打點關(guān)系
8月26日下午,在新發(fā)地農(nóng)產(chǎn)品(18.47,-0.08,-0.43%)批發(fā)市場,北京晨報記者遇到了開金杯車的中間商劉先生。劉先生說,他是1.1元/斤進的貨,總共540斤,價格為594元。“我一車貨成本是744元,算到每斤西紅柿頭上,成本就成了1.3元/斤。”
當(dāng)日,劉先生以1.8元/斤的價格,將貨賣給超市和菜市場,“這車貨我能賣972元,刨除成本744元,賺228元。進價高,賣價也高,反正我也就加個五毛來錢的利。”劉先生說,說是每斤西紅柿能賺5毛錢,但他花在“打點關(guān)系”上的錢,早已實質(zhì)性地削減了利潤。
“超市的蔬菜區(qū)管事的,都是多年‘關(guān)系’,只要我送貨,他們每天吃的菜,從來就沒讓他們自己花過錢,一兩星期還得請吃頓飯,這不都是成本?”當(dāng)記者質(zhì)疑其“利潤過高”時,劉先生如是說。
記者計算的結(jié)果是,郭先生的利潤率為38%,而其盈利占“最后一公里”利潤總額的比例為25%。
菜攤主:
每斤加價五毛五才保本
公主墳西一家菜市場內(nèi),被二道販子劉先生每斤拿走5毛錢的西紅柿,以1.8元/斤的價格,倒手賣給了攤主馮女士。記者注意到,該攤位西紅柿的零售價為3元/斤。
“你覺得我每斤西紅柿能賺1塊多?”馮女士對記者說,去年,她攤位租金是2400元/月,“四五月份,我租的房子漲到每月1600元,就連這個17平方米的攤位,每月租金也漲了1000元,再加上水電費200來元、管理費600來元,我每斤西紅柿賺個五六毛錢就算不錯了。”
馮女士說,她每天的出貨總量約在350斤左右。而其日房租53元、日攤位費113元、日管理費20元、日水電費6.7元加起來,她經(jīng)營此攤位,每天需付出約193元的成本,將這193元分攤到每斤菜上,她需在每斤西紅柿的進貨價上加價0.55元,才算不賺不賠。照此計算,她的進貨價為1.8元,另加成本0.55元,這樣,到了她這關(guān),每斤西紅柿的成本就成了2.35元,也就是說,馮女士可以從每斤西紅柿上拿走0.65元的利潤。
記者計算了一下,按每斤西紅柿盈利0.65元計算,馮女士的利潤率為28%,占“最后一公里”利潤總額的比例為32%。
超市經(jīng)理:
管理費租金分一半利潤
在豐臺區(qū)六里橋南一家超市,西紅柿標(biāo)價是3元/斤。中間商劉先生給該超市送去5箱貨,計150斤。
該超市負責(zé)蔬菜區(qū)的賀經(jīng)理說,由于超市也是租用的房屋,按西紅柿攤位一平方米計算,日租金約合30元,而水電費、用人的費用等綜合管理費用,日均則約40元,“估算一下,每斤西紅柿到了我們這,成本應(yīng)該為2.3元。”記者估算了一下,該超市售出西紅柿的利潤率為30%,而其占“最后一公里”利潤總額的比例,竟達35%。
賀經(jīng)理說,他此前在五道口一家菜市場做過經(jīng)理,“菜市場雖然不直接經(jīng)營攤位,但只靠攤位租金和各項管理費,就能占去一樣蔬菜總利潤的一半甚至更多。”流動小販:
小區(qū)搶生意一斤賣2.5元
8月26日下午4點,流動小販魏先生從新發(fā)地農(nóng)產(chǎn)品批發(fā)市場中間商手里買了一箱西紅柿,每斤1.5元。魏先生說,他是從河南新鄉(xiāng)來的,住在石景山的一處半地下室內(nèi)。魏先生稱,在北京騎三輪賣菜已兩三年,最近才摸清“門道”,“我進了貨就往小區(qū)跑,往小區(qū)菜市場附近一放,價格低點,很容易搶生意。”他還要應(yīng)付城管和保安,“我自己抽三塊錢一盒的大前門,但我每天得備一兩盒七八塊錢的紅塔山,遇上城管,實在跑不了,就塞一盒。”記者算了一下魏先生的利潤率,按其1.5元的價格拿貨,將房租、飯費等算進去,成本變成2元/斤,這樣,他每斤賺5毛錢,利潤率為25%,其占“最后一公里”利潤總額的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