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P. Betts)在國會聽證會上被問及“關稅究竟由誰買單”這一問題時,表現(xiàn)得結巴、顫抖且不知所云,這一尷尬場面迅速成為輿論焦點。貝森特的回應不僅未能平息外界對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質疑,反而進一步引發(fā)了對其能力的廣泛批評。
據報道,貝森特在聽證會上被民主黨籍眾議員波坎(Mark Pocan)直接質問:“關稅究竟由誰支付?”貝森特試圖為特朗普政府的經濟政策辯解,但他的回答顯得支支吾吾,甚至多次停頓,難以給出明確答案。這一表現(xiàn)被媒體形容為“崩了”,也讓外界對美國財政部長的專業(yè)能力產生了質疑。
貝森特試圖解釋稱,美國政府正在與18個被認為“非常重要”的貿易伙伴進行談判,并可能在未來幾周內達成部分協(xié)議。他強調,這些協(xié)議將大幅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并改善匯率操縱等問題。他還預計,美國今年底前能夠完成90%至80%的貿易協(xié)定,甚至可能更快。然而,他的這些言論并未能緩解外界對關稅政策的批評,反而讓人覺得其邏輯混亂。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一直備受爭議。特朗普慣于鼓吹“關稅由出口國支付”的論調,但這一觀點嚴重違背國際貿易的基本規(guī)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關稅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導致物價上漲,而進口商則通過提高價格將關稅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例如,一些美國企業(yè)已經在購物收據上明確標注“關稅附加費”,消費者不得不為此買單。
貝森特在聽證會上的表現(xiàn)也引發(fā)了對其職業(yè)生涯的擔憂。有媒體指出,貝森特作為一位資深財經專家,在面對如此復雜的關稅問題時卻表現(xiàn)得如此無力,這可能對他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此外,他的尷尬表現(xiàn)還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混亂和不成熟,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內對于關稅政策的批評聲音一直不斷。許多經濟學家和企業(yè)界人士認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不僅未能實現(xiàn)預期目標,反而對美國經濟造成了嚴重傷害。例如,美國前財長薩默斯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前的關稅政策是“二戰(zhàn)以來最糟糕的自我傷害”,不僅未能促使制造業(yè)回流,反而導致失業(yè)率上升和通貨膨脹加劇。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對美國的關稅政策也表達了強烈不滿。G7成員國在加拿大舉行的會議上一致批評特朗普政府的鋼鋁關稅政策,并要求美國撤回相關措施。歐盟、日本等經濟體也紛紛采取反制措施,進一步加劇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
貝森特在聽證會上的表現(xiàn)不僅未能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辯護,反而讓外界對其能力和專業(yè)性產生了更多質疑。這一事件再次凸顯了美國當前經濟政策的混亂與不確定性,同時也引發(fā)了人們對全球貿易格局未來走向的擔憂。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 |
京ICP備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