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祭品花樣百出,可樂、牛奶等時尚食品為數不少。
本報訊 清明小長假,各地迎來了掃墓高峰。記者走訪泉州宏福園、清源山、皇跡山陵園等地發(fā)現,寄托哀思的清明節(jié)正遭遇著另類現象的異化,值得深思。
陵園播放流行音樂
“北京歡迎你……”前日上午記者一行到皇跡山陵園,剛下車,就聽到廣播播放《北京歡迎你》這首歌,隨后又連續(xù)播放好幾首流行音樂,許多前來拜祭的市民向記者反映“感覺很不協(xié)調”。
在播放室,記者看到桌上一堆碟片,有鄧麗君的專輯、民歌精選等。當記者問及為何播放流行歌曲時,一名上了年紀的工作人員稱,“為營造氣氛,本來也有輕音樂,不知放哪了,就隨便播一個”。
中午,宏福園的廣播播放午間新聞,13時許也播起流行音樂。正在掃墓的劉先生稱,他當時正為他去年逝世的母親哀思,突然響起的流行歌曲讓他感覺很不協(xié)調。莊先生稱,流行歌曲朗朗上口,他情不自禁跟著唱了起來,突然意識到在爺爺墓前唱歌有點不尊重,趕緊停下。
代掃生意紅火
在清源山,記者發(fā)現一群“全副武裝”的婦女,她們帶著鋤頭、掃把、簸箕、鐮刀,還不停地用電話聯(lián)絡。記者剛走上前就有人問:“要幫忙掃墓嗎?看墓地大小,大的100元,小的50元。”見到記者拍照,另一位婦女趕緊出來制止,“一年中也就這幾天是賺錢的機會了”。
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士稱,以前代掃墓這種做法沒有這么流行,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請人代掃,都是一幫人等著人來雇。記者在采訪中遇到的不少掃墓市民認為,有時掃墓需要鋤頭等農具,城里人早已經沒有這些了,叫“專業(yè)人士”代勞無可非議。
前來祭掃的徐先生則認為,清明節(jié)過來就是要表達孝心的,“請別人為祖先掃墓,顯得沒誠意”。
燒冥幣也“斗富”
這幾年來,傳統(tǒng)的燒紙錢方式正面臨考驗。冥幣的面額越來越大,從100元到100萬元的都有,而且仿真人民幣。有些人還將冥幣打上“地府銀行”,行長則是“閻王”,令人哭笑不得!
后人為了盡孝心,不僅燒這些仿真的冥幣,而且面額越來越大。讓人感嘆人世間的貧富觀蔓延到了陰間。
應倡導社會新風
清明節(jié)出現的種種“潮流現象”,追思祭祖活動過分染上了拜金主義,這個傳統(tǒng)的日子在一定程度上異化了。在采訪中,有市民認為,祭品花樣百出,用富有“現代氣息”的祭品祭奠祖先,有悖于傳統(tǒng)的孝文化。
清明祭祖的娛樂化傾向與時代進步格格不入,這也暴露出了孝文化傳承上的脫節(jié),應當利用清明這一良好時機向人們宣傳文明祭奠的意義,提倡“綠色殯葬”,大力宣傳科學,倡導社會新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