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李照興就曾經(jīng)寫過,從《少林足球》起,周星馳就吹響了脫離香港的鳴哨,而《功夫》,則是周星馳在極力不重復自己的前提下,對既往世界的一次終極清算!缎〉稌M曲》響起,斧頭幫跳出豬籠城寨,近百年的粵語電影濃縮在一部《功夫》里。香港電影工業(yè)在上世紀90年代的噴發(fā),煉就了周星馳這顆銅豌豆,而他的野心也讓他不甘心繼續(xù)留守這塊不再被創(chuàng)意激發(fā)、而是被太多體系約束著的彈丸之地。同是香港電影鼎盛時代的大人物,周潤發(fā)被喚作“發(fā)哥”,梁朝偉劉德華被喚作“偉仔”、“華仔”,只有周星馳,人前人后、觀眾媒體,都齊齊叫一聲“星爺”,這其中的況味,不縱貫幾十年香港影壇,看透大開大合大善大惡是無從體會的。
陳嘉上和李力持都是周星馳的老拍檔,前者的《逃學威龍》系列讓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深入人心,后者跟周星馳合作過《唐伯虎點秋香》、《國產(chǎn)凌凌柒》、《食神》(電影版 電視版)、《喜劇之王》,兩人在《少林足球》橫掃當年華語影壇后徹底翻臉。采訪陳嘉上時,是他導演、鄭中基主演的一部喜劇電影上映時,公子哥出身的鄭中基不比周星馳好伺候,陳嘉上性情謙和,對付演員自有他的一套。說到周星馳,陳嘉上的觀點非常獨到,他認為,周星馳的成功是一個神話,在喜劇不被重視的年代,周星馳的高難度的表演才能沖出來,現(xiàn)在的喜劇表演如果還那么來,只能是死路一條。(為什么吳孟達離了星爺就混不下去、羅家英至今仍在內(nèi)地各電視臺唱《OnlyYou》混飯吃,這就是原因。)這位低調(diào)的導演更是把周星馳的特點總結(jié)為精辟的兩點:一、演員往往最怕自己的角色被別人嘲笑,但周星馳卻以此為樂,認為被嘲笑是角色成功的一部分;二、周星馳的出身對他有著深遠的影響,他是真正的“草根”,吸收的是粵語片、電視劇和日本漫畫。
對李力持的那次采訪則比較離譜,在問了“新片是不是也走無厘頭路線”后,他就火冒三丈大聲嚷嚷:“什么無厘頭!我從來沒有無厘頭!都是你們媒體亂寫!”所謂恨屋及烏,李力持對周星馳的仇恨真是從每一個毛孔散發(fā)出來,怨氣逼人。
很多人恨周星馳,恨到那樣歇斯底里,其實不過是因為周星馳當年讓他們覺得自己有一條路可走,后來興沖沖上路卻發(fā)現(xiàn)前方無處可去,而周星馳早已騰云駕霧去了別的仙境。憑什么就你一個人撈得?
周星馳想的不是這些,他在找他的另一個世界,是金像獎、金馬獎這些評判校準之外的一個純粹的世界。他不是吳宇森、劉偉強,他不會拍《變臉》、《雛菊》,誰也說不清,他要往哪兒去。只是,龍虎武師騰挪疊倒、大小明星整容賣肉的香港地,他是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