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 |
![]() |
| 清明上河圖原圖里街上的人物和商販全部不見了 |
近日,網絡上熱傳著一張由網友惡搞的《清明上河圖之城管來了》。在熱傳圖中,網友把街上全部人物PS(處理)掉只留下建筑景物,網友把這一景況稱為城管來了。網友稱非常寫實,非常形象。
城管打人已經不算是新聞,城管打死人也不再是新聞。城管與小販的矛盾似乎已經變的不可調和,更何況城管還準備和警察聯手。
對城管的討伐之聲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暴力執(zhí)法事件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只是每次的暴力執(zhí)法事件都會有著不同的情節(jié)。各地都在凈化城管形象,各種聲音也在討論誰之過,誰之責。
我們一直譴責,我們表達憤怒,可是于事無補。無奈之余,一種新的民意表達方式開始出現,那就是“調侃”。網絡上“城管”作為名詞被解釋成專門欺壓租不起商鋪、辦不起執(zhí)照商販以及其他弱勢群體的黑社會組織,作為形容詞的解釋是殘暴、血腥、恐怖,作為動詞等同于打、砸、搶。除此之外,網絡上還流傳著很多關于城管的笑話,曰“你太城管了”,生動幽默的諷刺著城管執(zhí)法。
“城管來了”這兩幅畫帶來了新的民意表達途徑。這兩幅圖片之所以能造成如此的轟動效應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它借用的是盡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圖”,它本意說明汴京小攤小販流行,經濟繁華的景象,試想當年如果有城管,一切就蕩然無存,歷史的強烈反差激起人的共鳴;其次,它寓意含蓄、深刻,沒有語言描述,完全靠心領神會,但是只要對城管有了解的人,一切盡在不言中,任何的譴責和憤怒都比不上無言的對抗;第三,“城管來了”可以當做小販看到城管時本能的喊聲,簡單四個字就能讓小販們瞬間消失,凸顯城管暴力執(zhí)法對小販們的威懾力。
暴力不能解決問題,譴責也無法解決問題;打累了,罵累了,用一種“調侃”的方式表達想法或許可以更好的增進溝通,會心一笑解千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