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評審團主席蘇格蘭女演員蒂爾達-斯文頓
金熊近幾年過分照顧“電影小國”:從前幾年的伊朗、韓國,到這兩年的馬來西亞、羅馬尼亞,再到今年的秘魯。電影節(jié)這個小圈子需要制造潮流話題,不斷更新“熱門地區(qū)”,電影節(jié)爭相捧紅自己發(fā)現(xiàn)的新導演新地區(qū),也都在暗中一直競爭。崔嶠/文
主席/繆斯
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今年的評審團主席是獨立電影圈的頭號繆斯——蘇格蘭女演員蒂爾達·斯文頓(Tilda Swinton)。她熱愛全世界的藝術(shù)影院,推崇一個東非村莊掛在樹上的床單“銀幕”——全年露天放映美國西部老片,而她知道的劍橋、倫敦、柏林的藝術(shù)電影院紛紛都改行成設計酒店、咖啡店、色情酒吧。同時她也堅信電影絕不會消失:“即使為了所有人都能一起坐在黑暗中。電影會揭示我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從來不會給一個徹底清晰的答案。如果我有權(quán)力的話,就給全世界所有電影院發(fā)放經(jīng)濟補助,讓影院經(jīng)理可以不受任何經(jīng)營壓力、從容地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電影。”
她個人所期待的電影是心靈被撕裂、眼睛被刺痛的“那一類”,如同她本人——獨立不羈,充滿行動力。斯文頓在蘇格蘭家鄉(xiāng)高地地區(qū)奈仁(Nairn)親自成立了藝術(shù)電影院和一個獨特的電影節(jié),沒有紅地毯、明星、宣傳資料,也不用故意催化電影銷售、媒體曝光、試圖提高觀眾的理解力,8天半的電影節(jié)里只放映他們的最愛,從歌舞片到費里尼,從法斯賓德到帕拉捷諾夫。而門票也很特別:每個人帶一塊自己做的蛋糕,穿上一雙特別的紅鞋就可以入場……整個電影節(jié)更重要的是與觀眾互相之間完全的“信任”。即使以評審團主席的身份來到柏林電影節(jié)這樣一個自由跨越多種單元和風格界限的世界級超級電影賣場,她也認為電影節(jié)更多要考慮的是觀眾,給他們提供更多突破理解力界限的多元作品,電影本身并不是重點。
熊/金熊
金熊大獎的頒發(fā)和斯文頓的個人主張一脈相承:女性主義作者的電影《悲傷的奶水》是第一次入選柏林競賽的秘魯電影,便爆出大冷贏得金熊,電影稱不上最好,但起碼讓人印象深刻:秘魯?shù)叵掠螕絷牶驼妼沟暮诎祽?zhàn)爭時期曾經(jīng)有1萬名婦女被強奸,生下了許多父親未知的孩子。女主角就是這樣的身份,情感自閉,對親密接觸、男人都超級恐懼,她甚至會在陰道里塞進土豆“保護”自己,角色從壓抑封閉到最后自我突破的過程其實更符合影片的原版標題《恐怖的胸膛》。32歲的女導演克勞迪婭·洛薩(Claudia Llosa)營造迷境還是有鮮明的個人風格,有些鏡頭甚至非常詩意,但是影片格局離真正的杰作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整部電影的情節(jié)設置簡直是2008年贏得金熊大獎的塞爾維亞電影《格巴維察》的續(xù)集:不同的是后者從母親的角色出發(fā),無論如何都要向女兒隱瞞她被塞爾維亞戰(zhàn)爭中士兵輪奸懷孕的往事,題材同樣涉及政治、戰(zhàn)爭、女性的脆弱、偉大以及自我救贖。
金熊近幾年過分照顧“電影小國”:從前幾年的伊朗、韓國,到這兩年的馬來西亞、羅馬尼亞,再到今年的秘魯。電影節(jié)這個小圈子需要制造潮流話題,不斷更新“熱門地區(qū)”,電影節(jié)爭相捧紅自己發(fā)現(xiàn)的新導演新地區(qū),也都在暗中一直競爭。希臘電影大師安哲羅普羅斯在媒體會上公開挑明,這也是為什么他的電影新作入選競賽單元卻不想?yún)⒓釉u獎的原因。今年柏林風頭最健拿獎最多的是阿根廷籍導演阿德里安·貝尼茲(Adrían Biniez)在烏拉圭拍攝的處女作《巨人》,就是描寫一個保安愛上清潔女工的故事,一舉拿下3個大獎:評審團大獎,最佳處女作,藍天使獎,看來電影有時候也不需要承擔更多的使命敘事。往年柏林電影節(jié)的得獎大國——伊朗、丹麥、中國,今年只有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繼續(xù)幸運,贏得最佳導演銀熊獎。而陳凱歌導演的《梅蘭芳》被德國偏向自由派的權(quán)威媒體《時代周報》在標題中評為“清湯寡水,扭捏作態(tài),歷史變色。同一天斯蒂芬·弗里爾斯(Stephen Frears)的競賽片電影可以把人的心撕裂,而陳凱歌的電影卻讓人心涼”。其他參展的中國和香港地區(qū)的電影也都表現(xiàn)一般,包括香港著名編劇岸西作為導演的處女作《親密》,論壇單元長達3個半小時的《馬大夫的診所》倒是一部主張成熟的中國紀錄片。最強勢入圍而且個性鮮明的是4部德國電影:馬倫·埃德(Maren Ade)導演的《其他人》,湯姆·提威導演探討全球化主題的開幕片《國際》,集合了最新一代德國青年導演、表現(xiàn)當下德國現(xiàn)實的短片集《德國09》,德國電影界新一代領(lǐng)軍人物漢斯-克里斯坦·施密德(Hans-Christian Schmid)導演直面國際軍事法庭正義與否的《風暴》。相比之下,法國電影仿佛總是籠罩著一層文藝氣息濃厚的保護層,缺乏鋒利的質(zhì)感。
人/女人
今年的柏林電影節(jié)可以稱作“女演員的電影節(jié)”,很多女主角的表現(xiàn)都非常突出:不僅金熊作品如此,出身戲劇界的31歲奧地利女演員貝吉特·米尼克美爾(Birgit Minichmayr)在贏得兩座銀熊(評審團大獎、最佳女演員獎)、描寫情感關(guān)系的德國影片《其他人》中更是如此。甚至空手而歸的其他國家如丹麥、德國、法國、英國的參賽影片也給女演員很大內(nèi)心戲發(fā)揮空間,主題甚至都能跨越文化互相照應: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的伊朗電影《關(guān)于Elly》和評審團大獎的德國電影《其他人》同樣讓人趣味盎然,主題倒真有些異曲同工。
《關(guān)于Elly》中一群30多歲的伊朗中等富裕階層親友團周末前往海邊別墅,穿著球鞋開著越野跑車,全球化的光鮮亮麗。餐桌上關(guān)于自由的討論坦率而自信,一切都和保守的伊朗女人形象大相徑庭。女主角艾莉(Elly)和其中一位剛離婚的男士情愫漸生,卻突然之間沒有任何理由地消失了。所有人在驚呆之余開始共同編造謊言:不會讓他們?nèi)堑溕仙恚瑓s會給艾莉的名譽造成致命的傷害。在激烈的對峙中他們循規(guī)蹈矩和保守自私的行為道德準則還是暴露無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