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基民攜手股民坐了一趟“垂直過山車”。經歷了股市從峰值極速下跌超過70%的洗禮,也經歷了股市從“谷底”向上一度超過50%的反彈的驚喜。
如今,基金2008年年報和一季報出盡,讓我們不妨在此時駐足看看在這輪大牛大熊轉變中基金業(yè)演繹的眾生百態(tài)。
基金行業(yè)
最怪誕基金業(yè)現(xiàn)象
基金瘦身基金公司“發(fā)福”
■2008年,424只基金極速“瘦身”累計虧損高達1.5萬億元。60家基金公司中,有36家基金公司旗下產品的虧損總額超過了100億元,占比達到了60%。
■2008年內,公布年報的60家基金管理公司合計獲得了各類基金管理費總計307.32億元,相比2007年度的283.82億元,上升了8.28%。
2008年,A股市場單邊下跌,其中滬深300指數(shù)下跌65.9%,跟隨股市的急速下跌,424只基金極速“瘦身”累計虧損高達1.5萬億元。
與超萬億的虧損相映成趣的是管理著這些資產的60家基金公司所賺取的管理費卻在同期“增肥”(見表3)。
2008年基金虧損1.5萬億元
2008年基金1.5萬億元的虧損與2007年1.11萬億元的利潤形成相當大的反差。424只基金中有316只基金出現(xiàn)虧損,虧損面達到了74.5%。股票型、混合型和封閉式基金成虧損大頭。其中,184只股票型基金虧損9739億元、100只混合型基金虧損4057億元、36只封閉式基金虧損841億元,三項虧損合計達到了驚人的14637億元。
受累于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生不逢時”QDII基金也損失慘重。9只QDII一年虧掉505億元,平均每只虧損56億元。
然而,從基金公司方面看,60家基金公司中,有36家基金公司旗下產品的虧損總額超過了100億元,占比達到了60%。而虧損超過500億元的基金公司也有8家。
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創(chuàng)新高
旗下基金的巨額虧損卻并未對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造成負面影響。2008年,基金公司賺取的管理費收入再度創(chuàng)出年度管理費收入的歷史新高。
天相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2008年內,公布年報的60家基金管理公司合計獲得了各類基金管理費總計307.32億元,相比2007年度的283.82億元,上升了8.28%。
天弘基金和天治基金更是逆市扭轉了一直以來的困局,兩家公司的年度管理費增速分別達到了228%和123%,2008年末計提的管理費規(guī)模大致達到了6700萬一線,較2007年的管理費規(guī)模翻了數(shù)倍。最憂心基金業(yè)現(xiàn)象:
基金經理“跳”公司老總也“跳”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饦I(yè)將這句話演繹到極致。
■截至2008年底共有257起基金經理變更公告,97起為新基金成立基金經理的任職公告,160起屬各種形式的基金經理更換。
■2008年,有9家基金公司刊登了董事長變更公告,基金公司總經理變更也達11家。
2008年,新基金獲批數(shù)量突破百只大關,創(chuàng)下了基金業(yè)近10年來的歷史新高。而隨著多只新基金的發(fā)行,基金經理們也是十分忙碌,“跳”來“跳”去。
基金經理“奔私”減少
天相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截至12月底,2008年共有257起基金經理變更公告,97起為新基金成立基金經理的任職公告,160起屬各種形式的基金經理更換,占了257起變更公告的超過6成。
股票型基金依然是2008年基金經理變更的重頭,不過,與2007年基金經理的“奔私”潮相比,2008年基金經理變動更多的只是在業(yè)內流動。并且,盡管依然“洶涌”,2008年基金經理“變動潮”略為緩和,變動率呈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2007年有353起基金經理變更公告,2008年減少了27%。
業(yè)內人士認為基金經理變動趨緩可能由于基金業(yè)和基金公司的擴張速度下降所致。
兩成基金公司老總變動
與基金經理變動率居高但略為緩和的局勢相比,更讓投資者心驚的是,2008年基金公司高管也發(fā)生了一波變更小高潮,逾兩成的基金公司老總在年內發(fā)生了變動。
統(tǒng)計顯示,2008年,除去兩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共有9家基金公司刊登了董事長變更公告,分別為泰信、泰達荷銀、交銀施羅德、華夏、諾安、中銀、新世紀、博時及大成,基金公司總經理變更也達11家,分別是大成、國海富蘭克林、華富、鵬華、交銀施羅德、申萬巴黎、中歐、信誠、國聯(lián)安及富國。
而在2008年11家變更總經理的基金公司中,有2家基金公司的總經理、副總經理、投資總監(jiān)及多只基金的基金經理都發(fā)生了一波大騰挪。在2008年的總經理變更引發(fā)人事大變動的基金公司中,上海和深圳的基金公司最為頻繁,北京的基金公司次之,而廣州的易方達、廣發(fā)和金鷹三家基金公司人事變動比較小。
基金公司
最“豪”基金公司:
華夏基金人均創(chuàng)利308萬
■基金業(yè)“貧富分化”日趨明顯。2008年,基金業(yè)近半的管理費收入流入了華夏基金連同其他9家基金公司的口袋。
■收入排名靠后的基金公司浦銀安盛、新世紀基金管理費收入只有0.13億元和0.21億元,僅相當于基金業(yè)“大戶”們的1%左右。
來自華夏基金大股東中信證券的2008年年報顯示,華夏基金去年的凈利潤超過12億元。員工僅397人,人均創(chuàng)利高達308.4萬元。作為基金業(yè)資產管理規(guī)模最大的基金公司,華夏基金絕對有資格成為基金“豪門”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