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糧的大范圍上市,以及收購工作的陸續(xù)展開,為保護東北地區(qū)農民種糧收益,避免出現“賣糧難”、打壓秋糧價格等情況的出現,國家先是在上周末發(fā)布通知,自12月1日起暫停東北三省一區(qū)的臨儲玉米、大豆競價交易;27日從發(fā)改委網站了解到,同樣自09年12月1日起,繼續(xù)在東北地區(qū)實行玉米、大豆臨時收儲政策,并給予企業(yè)一定的加工、運輸補貼。從這兩項連續(xù)的政策可以很明確地反映出,國家對促進東北糧食流通、提高糧食價格的力度和決心。上述政策具體對各秋糧品種市場走勢的影響簡析如下:
收購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玉米價格有望繼續(xù)上行
由于前期雨雪天氣導致運輸緊張,國內玉米價格一改收購初期弱勢行情,漲勢表現明顯;尤其是農民大多看好后市、惜售心理強烈,導致市場貨源更趨緊張。受此影響,08年產臨儲玉米競價銷售倍受青睞,近一個月來成交率持續(xù)上升。12月之后,東北臨儲玉米拍賣將暫停,采購主體不得不重回新糧收購市場。而根據《關于做好2009年東北地區(qū)秋糧收購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雖然國家沒有調高玉米臨儲收購價格,但相比去年,收購主體、收購數量、補貼政策等方面卻有所改變。
其一,中儲糧總公司要合理布設臨時收儲庫點,并擴大收儲庫點范圍,而且對農民愿意交售的糧食要不限收、不拒收,實行敞開收購。這與去年國家連續(xù)下達臨儲收購計劃截然不同,反而趨向于了小麥、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其二,在中儲糧布點收購的同時,鼓勵南方飼料消費省份積極到東北產區(qū)采購玉米,并且要求按照糧食省長負責制要求。這是去年的政策所沒有的。其三,對南方16省(區(qū)、市)的地方儲備糧公司和飼料加工企業(yè),在2009年12月1日-2010年4月30日到東北產區(qū)按不低于臨時收儲價格收購并于2010年6月30日前運到本。▍^(qū)、市)的玉米,中央財政將根據實際到貨量(折合標準水份)給予0.035元/斤的一次性費用補貼;同時,中央直屬糧食企業(yè)在此期間到東北產區(qū)按不低于臨時收儲價收購新玉米并運抵南方16。▍^(qū)、市)的,享受同等補貼政策。這與上年度臨儲玉米轉為地方儲備,并給予深加工企業(yè)150元/噸的補貼也截然不同。
雖然兩個生產年度的扶持政策有所不同,但從上述對比來看,國家是加強了政策支持力度:不僅不限制收購數量,而且收購主體也有所擴大,特別是給予南方飼料企業(yè)收購補貼,無疑會加劇東北玉米收購市場的競爭,進而有利于玉米流通和消耗,以及價格上漲。據了解,東北地區(qū)深加工企業(yè)已提前做好應對準備,較早地進入新糧收購市場,以補充庫存、保障生產有效進行,特別是在臨儲收購即將展開的壓力下,近日深加工企業(yè)不斷上調玉米收購價格,以避免后期收購市場的慘烈競爭。
利好因素增強,東北大豆收購市場清淡格局將改觀
據中華糧網統(tǒng)計,截止11月26日,今年國家共進行了18次臨儲大豆競價交易會,投放總量為841.1萬噸,總成交量為13.97萬噸,成交率1.66%。雖然國家將從12月1日起暫停臨儲大豆的競價交易,但由于市場對這部分大豆貨源采購興趣匱乏,預計停拍對市場的影響會比較有限。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在新豆即將大量出售時期停止臨儲糧拍賣,也預示著國家收購政策將隨之出臺。27日發(fā)改委公布的《通知》就給予了印證:自2009年12月1日-2010年4月30日,國家將以1.87元/斤(國標三等)的價格在東北實行大豆臨儲收購,除價格比上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