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生活富足后,想追求更高層面的精神生活的“富足”。凡塵今天的苦惱正是這種意識的“覺醒”,這是令人欣喜的,也是社會的進步。

小時候,我是個不討喜的壞孩子
那天也如這樣的天氣,時緊時慢的雨落了一天。我從鄰省的一個城市急急地往回趕,就像是著急地赴一次約會。到了我居住的小區(qū),停好車,我的手機響了,是我孩子媽的指令電話,讓我買些油鹽醬醋之類的,我買好東西朝家走去。
遠遠地看到了我熟悉的窗口燈已經(jīng)亮了,我知道秀芬已準(zhǔn)備好了熱飯、熱菜等我一起用,但是她的臉色和言語不及飯菜熱,似乎永遠也熱不起來。我們雖然共處一個屋檐下,平日里卻形同陌路,語言的交流無非是:她問我今天想吃什么、喝什么之類的話。
我的家,除了飯菜熱乎,別的什么都是冰冷的。按說我們共同生活了近30 年,我理應(yīng)習(xí)慣、也安于這種狀況了,也就是這一天,我突然厭煩起這一切,我想要去改變,只是這又談何容易?我的生活原本就是這樣“死水一潭”嗎?這說來話就長了。
也許是我的性格太孤僻,也許是我的行為太另類,自己從小就是一個不討人喜的孩子。我出生在50年代,那時國不富、民不強,我們家又是兄弟9個,家里的經(jīng)濟情況捉襟見肘。我的那些兄弟們個個都好學(xué)上進,他們都是父母的驕傲。
惟獨我最不讓家人省心——好打架,整天在外面惹些不必要的麻煩。我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工人,也是很要面子的人,在鄰里的口碑很好。只是因為我的過錯,他們總要給人陪笑臉。
所以家人對我往往都是冷眼相看,沒有人給過我好臉色,所以自小在那個大家庭里,我常常感到孤獨。直到現(xiàn)在,父母過壽、家庭聚會等活動,也從來沒人通知我,我早已從那個家游離出來了。
在我應(yīng)該讀書的年齡,也不知道是因為我好打架、惹事的原因,還是因為家里困難供不起,總之我上到小學(xué)二年級就輟學(xué)在家。我在家里無所事事,給父母帶來的麻煩更多了。到了當(dāng)兵的年齡,我被送去了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