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西
1944年12月,一場名為“眼鏡蛇”的強臺風襲擊了美國海軍第三艦隊下的第38特遣艦隊。在事故中,美軍有3艘驅逐艦沉沒,146架飛機被摧毀或吹進海里,20多艘艦艇受到嚴重破壞,800余人喪生,損失僅次于“珍珠港事件”。美國海軍老兵湯姆森·韋伯是這一事件的親歷者,2008年10月份的《海軍史》雜志上刊登了他的回憶文章。
一直以來,臺風都是人們談之色變的怪物,有時它還會影響甚至改變戰(zhàn)局。這當中最為人們熟知的當屬被日本史學家稱之為“弘安之役”的著名戰(zhàn)例。1281年,忽必烈出動大軍攻打日本,結果在日本海被臺風吞噬,全軍覆沒。二戰(zhàn)中美國海軍也遭遇過這樣一次滅頂之災。美國海軍老兵湯姆森·韋伯是這一事件的親歷者,2008年10月份的《海軍史》雜志上刊登了他的回憶文章。
狂風初現
1944年12月18日,在菲律賓呂宋島以東約300英里太平洋面,遠比日本軍隊更為可怕的敵人——一場被稱為“眼鏡蛇”的熱帶強臺風,襲擊了由綽號“公!钡暮\娚蠈⑼じダ椎吕锟恕す栁魉暑I的美國第38特遣艦隊。
當時,我隸屬美國海軍預備隊,在“奈漢塔灣號”護航航母(nehentabay)上服役。17日到19日,我從頭到尾經歷了這場臺風。
17日下午4點到6點,正好是我值班。我所在的“奈漢塔灣號”是一種比輕型航母還要小的袖珍航母,主要承擔運輸船隊日常巡邏、尖兵和反潛護航等任務。此次,我們的任務是為支援哈爾西將軍的補給船(主要是輸油船)護航。
當時,呂宋島還在日本人手中,麥克阿瑟指揮美國陸軍剛剛在呂宋島西南的民多洛島登陸。為了牽制并打擊日軍的航空兵力,14日到16日,哈爾西指揮第3艦隊的主力第38特遣艦隊對呂宋島日軍的航空基地實施了連續(xù)三天的攻擊。連續(xù)作戰(zhàn)使各艦船的燃油幾乎快用光了,17日,艦隊駛向菲律賓東面海域,準備進行海上補給和加油。
午時剛過,龐大的第38特遣艦隊出現從海平面上,一艘艘的戰(zhàn)列艦、巡洋艦、航母,由無數的驅逐艦簇擁著,鋪滿了整個海面。它們朝我們緩緩駛來,無數艦載機騰空而起很快消失在呂宋島方向。
輸油船在我們兩側的海面上依次展開,形成兩條長隊,龐大的第38艦隊則停靠在它們旁邊,耐心地等待加油。輸油船隊的一側是各式重型艦艇,另一側是較小的驅逐艦。驅逐艦加完油之后,就去替換那些在四周海面上負責守衛(wèi)的驅逐艦。而那些重型艦艇加完油后,會退到后面去,讓那些噸位較小的艦艇繼續(xù)加油。
這是我見過的艦船最多的一次,那場面真是壯觀無比。不過,我還沒來得及興奮,就意識到今天的事情有些不對。平時戰(zhàn)艦和輸油船很容易就能實現對接加油,而今天卻需要不斷地控制船舵才能勉強保持雙方的對接。一分鐘之內,舵手先是向右擺了五度,然后又向左擺了七度。
海面上的風力逐漸增大到了30節(jié)(1節(jié)=1.852千米/時),船開始變得難以控制。誰也沒料到,一場強臺風朝我們撲過來了。此時,海洋也變得越來越暴躁。大量的灰白色的海水,被大風攪成泡沫,搖擺著向我們撲來!澳螡h塔灣號”在不斷變大的巨浪中劇烈地上下顛簸。剛開始我們試圖往右舷船首方向轉舵,結果巨浪突然掀起我們面前的船前端的飛行甲板,船轉向了左舷方向;舵手再次迅速地轉舵,左舷被控制住了,結果右舷又進入到下個浪頭里面,船首又向右舷方向轉去……調轉舵盤已經不能平衡船體了!
我們漸漸遠離了其它船只。同時,通過無線電我們得知,整個船隊正被狂風撕扯著,輸油已經無法維持。
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天氣還在迅速變壞,氣壓計顯示,海面氣壓由中午正常情況下的29.81(英寸汞柱,1英寸汞柱=3386帕斯卡),下降到了現在的29.67。風力也在增大,風速達到了35到40節(jié)。
無線電里不斷傳來其他船只的消息。一艘船報告說有人摔斷了腿,幾個人在向輸油管靠近時被猛然扯出的管子擊傷。然后又有消息說一艘驅逐艦上有人落水,人們根本無法救起他。
![打破神話:痛擊美軍入侵飛機[圖]](/uploads/allimg/140530/0154540_lit.jpg)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日本潛艇的建造與發(fā)展[組圖]](http://www.528sz.cn/uploads/allimg/140530/015441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