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機身明顯要胖,十分類似歐洲的A400M,其貨艙高度和寬度大概在4米左右,長度為20米左右,大于日本C2的16米。C2的機身看起來十分短粗胖。
運20的最大載重量可達60噸,可以運載包括我軍最新的重型裝甲坦克戰(zhàn)車。而日本的C2運載重量不足40噸,不能運輸其主戰(zhàn)坦克。
在運載能力上,運20遠勝C2,中國3比1領先。
四、材料對比
運20的總設計師、中航工業(yè)一飛總設計師唐長紅院士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運20采用輕質材料。
而之前官方媒體曾經報道:
“運-20艙內部分內飾構件使用了由一院703所牽頭,多家單位共同研制的阻燃玻纖增強環(huán)氧樹脂、玻纖增強酚醛樹脂預浸料復合材料。
“這種機艙用復合材料具有高比強度和高比剛度的特點,阻燃和低煙霧的優(yōu)勢更為明顯,不僅成功為飛機結構減重,提高了飛機的防火安全性能,同時還一舉打破了我國在研制的大型客機被迫選用進口預浸料復合材料的不利局面,實現了我國大型飛機艙內復合材料‘立足國內,自主保障’的要求,提高了整機的安全性及經濟性。
“從2009年3月立項開始,經過近3年的努力,703所成功研制出兩種航空級高均勻性緞紋玻纖織物,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基本相當,滿足了飛機艙內阻燃材料的需求。”
從首飛的高清圖片上看,運-20機體遍布新合成材料,運-20機身明顯呈現三段顏色,機頭為淺綠色,機身為黃色,而尾部為綠色?赡苁鞘褂昧巳N不同的材料。
日本的運輸機也采用了復合材料。日本在復合材料領域也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但是在2013年1月10日,隸屬日本航空自衛(wèi)隊歧阜基地的XC-2運輸機在日本海上空試飛時發(fā)生事故,機尾部分的一塊零件掉落,墜入海中。據悉,墜入海中的零件就是復合材料的一部分。長約84厘米,寬約36厘米,重約1公斤。
在材料對比上,目前資料還不充足,中日之間可以打成平手。比分4比2。
五、短距起降能力對比
對于運輸機來說,短距起降能力是個很重要的指標。美國甚至曾經在航空母艦上成功進行C130運輸機的起降試驗。
中日兩國的大型飛機在短距起降能力設計上,都付出了很多心血。C2在主機翼上加裝了一些增生裝設,引導發(fā)動機噴流向下偏轉,從而大幅提高短句起降力。中國Y20采用了類似伊爾76的襟翼,通過翼面設計提高起降升力,中國的增升系統(tǒng)更為復雜一些。
但是,由于日本的機體小、重量輕,發(fā)動機功率大,因此在短距起降效果上,日本的飛機要優(yōu)于運20。比分5比3。
六、航電及座艙系統(tǒng)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