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伯隨后開始著手利用衛(wèi)星圖像、漢語及其他公開材料搜集更多曾被西方忽視的信息。在這一過程中,歷史資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近兩千年以來,隧道一直是中國軍事文化的一部分。
據稱,毛主席尤其癡迷于此,他下令在北京挖掘了一個巨大的地下城;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他又下令在中國中部地區(qū)挖掘“第三道防線”,預防可能發(fā)生的俄羅斯核攻擊。
這個規(guī)模龐大的工程包括一個地下核反應堆、以及中國第一代核彈彈頭的儲藏設施。

汶川地震
中國“地道挖掘熱”非但沒有隨著毛主席的逝去而結束,甚至有所加強。
2009年12月,在新中國建國六十周年大慶期間,解放軍宣布二炮部隊修建了一條累計3000英里長的隧道——其中近半是在過去十五年內修建的。
為使這一數字變得更加鮮活,卡伯形容說:“你從新罕布什爾州出發(fā)到芝加哥,然后到達拉斯,再后到提華納,這應該是大約3000英里。

美稱中國各地有六個導彈基地
二炮如此癡迷于隧道?要確保核武庫安全,還有其他方法可用。即使在勞動力廉價的中國,要建造質量佳、照明好、高度適宜、均長六英里的隧道,也是一項十分浩大的工程。
隧道的長度與中國相對較小的核武庫規(guī)模并不相稱——據信,中國核彈頭數量在240枚至400枚之間。卡伯說:“為每一枚彈頭建造長十英里的隧道?這不合常理,有點過分。”
這個想法促使卡伯更細致地研究西方對中國核武庫的估計。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美國軍方曾預測稱,到1973年時,中國可以部署435枚核彈頭。基于這一推測的直線推論表明,中國現在可能擁有大約3000枚核彈頭。
卡伯還懷疑中國每臺移動發(fā)射車或許配備有多達5枚導彈能力。如果是這樣,就有助于解釋已觀測到的中國移動發(fā)射車的數量(認為中國導彈數量相對少的理由之一)與卡伯對核武庫真實規(guī)模的猜測之間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