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認為,未來無人機最終要向智能化發(fā)展,未來中國無人機的設計應以發(fā)展自主能力為主,這也取決于人工智能的發(fā)展。
“翼龍”無人機處在第一集團
作為中國軍用無人機的標志性產品,“翼龍”系列無人機目前在國際上處于什么水平?作為該型無人機的總設計師,李屹東無疑最具發(fā)言權。據他介紹,“翼龍”系列無人機在國際同類產品中處于第一集團,與美國等國家的同類無人機相比,整體性能略顯落后,原因主要在兩方面:首先,與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航空工業(yè)在基礎領域,比如材料、動力、機載設備等方面還是有一定差距。但不可忽視的另一原因是,美國、以色列等在無人機作戰(zhàn)領域積累的經驗非常多,這方面中國與其差距比較大,這也是影響我們技術發(fā)展的重要阻礙。
李屹東認為,與有人機相比,無人機技術尚不十分成熟,無人機的發(fā)展一方面有賴于技術發(fā)展,比如人工智能、數據鏈等技術;另一方面是用戶體驗。中國在無人機研究目前只是走出了第一步,要想在性能上與最高水平看齊,用戶的認識和需求對未來無人機的改進方向很重要。
李屹東透露,目前“翼龍”無人機已有多個用戶,外銷達幾十架。據透露,“翼龍”的一些能力已經超過美國同類產品。因為部分用戶曾接觸過美國無人機,這點也得到他們的肯定。李屹東表示,我們瞄準的是第一集團的先進水平,美國無人機攻擊作戰(zhàn)的第一次應用是在2000年前后,目前來看,中國與美國的差距應當小于十年。

全球鷹無人機
中國無人機能從美國借鑒什么?
提到未來無人機的發(fā)展,很難忽略的是最近很火的X-47B。這種艦載無人機不但已經實現自主在航母上起降,而且還完成了自主空中加油試驗。據介紹,X-47B實際是美國UCLASS(艦載無人監(jiān)視與打擊飛機)的技術驗證機。李屹東認為,美國軍方目前還在糾結UCLASS的發(fā)展方向,X-47B的技術問題解決得比較好,例如無尾布局、艦上起降、隱身應用、空中加油等,可以說技術并非它的最大瓶頸。它面臨的問題與美國作戰(zhàn)概念的發(fā)展有很大的關系,而作戰(zhàn)概念并非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更頂層的博弈,這才是UCLASS的最大瓶頸。
中國發(fā)展無人機能從美國身上借鑒到什么?李屹東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借鑒,一方面是對于美國無人機的發(fā)展,例如X-47B驗證的技術,我們要有技術儲備;另一方面,在儲備技術的同時,我們也要進行作戰(zhàn)概念和使命的研究。不同于美國的全球軍事戰(zhàn)略,中國的軍事戰(zhàn)略是積極防御,因此,是否要跟隨美國無人機的發(fā)展還需要我們來研究,必須要考慮是否適應中國未來戰(zhàn)爭的需要。

全球鷹無人機
消費級無人機急需制定法規(guī)
消費級無人機目前是社會輿論的一個熱點,李屹東認為,消費級無人機將GPS、微電子等技術整合到無人機平臺,開拓出一個新市場。消費級無人機的成功,一是得益于商業(yè)操作的成功,二是從技術角度來看,新技術的發(fā)展降低了消費級無人機的門檻,目前在技術上已比較成熟,如同智能手機,一旦突破技術瓶頸就可以批量生產。
至于近些日子屢屢上演的“無人機闖禍”,李屹東認為,新鮮事物的出現必定會帶來新問題,因此,必須要盡快制定政策法規(guī)進行約束,并積極開發(fā)相關技術,比如說在適當的時候為無人機安裝識別芯片,和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綁定進行實名制認證,同時發(fā)展相關的空中管制技術,建立相應的管制體系,這也提醒我們的政策制定者必須要正視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