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涼皮之面皮

面皮原料:面粉、水。
面皮做法:
1、活好面。如包餃子一樣把面和好,餳10分鐘即可;
2、洗面筋。盆中放水,把餳好的面團(tuán)放入,不斷用手搓揉,把淀粉洗出來。為了怕面筋也被洗掉,我用了塊紗布包住面團(tuán),如此面筋就能完整地留下了。感覺面粉水很濃稠的話,就換盆水繼續(xù)搓揉。原來的水要繼續(xù)留著哈,千萬別倒掉。如此動作,重復(fù)到水變得十分清澈,我一共洗了5盆水;

3、沉淀面。洗好的淀粉水過篩后在室溫下放置4-5個小時。期間不要隨意攪動水或倒水,否則容易影響分層的效率和效果;
4、蒸面筋。洗出來的面筋,放一點(diǎn)泡打粉或者小蘇打,揉一揉。如果擔(dān)心放的量過多,可以用水沖洗拍打著放,不放也可以,道理和發(fā)面一樣。這樣做好的面筋內(nèi)部組織松軟,有氣泡,好吃;
5、倒清水。沉淀好的淀粉水,上面一層的清水要倒掉。盡量慢慢的從一側(cè)倒,不要晃動,要不淀粉又和水混在一起。清水越少,面筋越筋道。我一般留下約2MM的水吧,因?yàn)閷?shí)在無法再倒了;
6、攪拌漿。剩下的淀粉漿用勺子或筷子攪拌均勻。不要留有疙瘩;
7、蒸面皮。要準(zhǔn)備兩個平盤,在盤底均勻的涂抹一層油。大鍋中水燒開,面漿舀入平盤,放入沸水中,邊放邊旋轉(zhuǎn)以便面皮薄厚均勻,蓋上鍋蓋,大火3分鐘后,盤中起大泡即可出鍋;
8、揭面皮。蒸好的面皮放在事先準(zhǔn)備好的冷水盆里浸泡一下,或者把盤子的底部對著水龍頭沖一下,面皮就很容易揭下來;
9、摞面皮。蒸好的面皮摞放,但切記每張面皮間都要抹油。

小貼士:
1、面皮的厚薄可以自己調(diào)節(jié),一般在2MM—4MM之間。薄的一般蒸3分鐘左右,厚的蒸5分鐘左右。您要是沒有經(jīng)驗(yàn),就統(tǒng)統(tǒng)用5分鐘好了。
2、蒸的時候一定要鼓起大泡才算好。但是蒸的過程中不要隨便揭開蓋子哈,以防漏氣。
3、蒸面皮時最好用兩個以上的盤子,一個鍋中蒸,一個冷水中揭。有條件的話,盤子用不沾底的,如不沾的PIZZA盤。
4、把蒸好的面皮盤從沸水中取出,我用的是耐熱夾。千萬別裸手上去,會燙傷的。陜西老百姓家中用的是有耳朵的金屬籮,抓住其耳朵一拎就起。咱沒有條件,就用耐熱夾吧,很順手滴。
5、面筋可蒸可煮。蒸的泡發(fā)(有洞眼),煮的筋道(感覺類似燙面)。各取所需哈。我喜歡前者。
調(diào)味料原料:
1、大料水。小鍋中倒入一碗水,放少許花椒、4-5粒大料(即八角)。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放幾粒茴香和孜然。把水煮開后稍微再煮10分鐘,浸泡過夜備用。
2、蒜水。最好選用當(dāng)年產(chǎn)紫皮大蒜,也就是新蒜。磨成蓉后加少許鹽,并加入涼開水而成。
3、姜汁水。老姜磨蓉,加入水即可。
4、醋。最好用熟醋,那味道才醇厚。用個小碗盛著放入微波爐中加熱就可以。
5、油潑辣子。這個不多說了哈,前一篇博文(油潑辣子)中講的十分詳細(xì)了。
6、鹽。
7、辣椒油。

小貼士:
我家的用量如此——大料水:蒜水:姜汁:熟醋:油潑辣子:香味油=1:2:1:1.5:1.5:1,僅供參考。
我用的類似于大匙一樣的中號湯匙,也就是前文油潑辣子中所現(xiàn)的勺子。大家可以按照習(xí)慣自己調(diào)制。但是原則上蒜水要稍微多點(diǎn),醋和辣子也不能少哈。
蒜和姜不是切,而是用磨蓉的器具磨出蓉,或者壓蒜器也行。
大料水一定要浸泡過夜,味道才夠。
我不建議用醬油。當(dāng)?shù)赜械牡昙艺J(rèn)為絕對不能用,否則毀皮不倦
涼拌面皮做法:
1、面皮切1公分寬的條,抖開;黃瓜切細(xì)絲,豆芽汆水入冰水中待用。面筋切塊待用;
2、上述食材與調(diào)料混合拌勻即可;

小貼士:
面皮一定要一張張切,不要偷懶,摞在一起切,那樣會粘糊的,影響味道。

小常識:
陜西的風(fēng)味小吃中,“涼皮”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男女老少都愛吃,一年四季都有賣。陜西的每個城鎮(zhèn),乃至鄉(xiāng)村,隨處可見賣涼皮的。一張桌子,幾個小板凳,就是一個涼皮攤。涼皮以其棉軟潤滑,酸辣可口,爽口開胃,不但是街頭小吃,而且登上大雅之堂。在陜西各大飯店、飯莊、酒樓經(jīng)營的陜西風(fēng)味小吃和陜西風(fēng)味小吃宴中,涼皮是必不可少的。
因做法、吃法、調(diào)料、用料上不完全相同形成四大流派:漢中米面皮、秦鎮(zhèn)米面皮、回民麻醬釀皮、歧山搟面皮。涼皮做法很多,可蒸,可烙,還有搟的。其中尤以蒸最簡單。
今天我主要介紹蒸面皮的做法和調(diào)味法。至于米皮,等有時間再詳細(xì)介紹。
